心态决定成败
文/朱文杰
生活中,周围的朋友常常抱怨不知该如何才能取得成功。而我几乎每次去听讲座,也都能见到许多人问那些教授或者成功人士:"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什么"以前我也常常冥思这个问题,想到底什么才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后来我看了一个试验,才若有所悟。
着名的心理学家弗洛姆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学生带到一个黑暗的屋子里,引导他们排着队从一条木板上走过。等他们全部过去以后,弗洛姆打开了房间里的一盏小灯,人们这才发现房子的地面是一个很深很大的池子,池子里有一条蟒蛇。而他们刚刚走过的木板,其实是架在池子上方的一座桥。
随后,弗洛姆又要求学生们再次过木桥,并对通过的人给予奖励。结果这次只有三个人愿意尝试。他们小心翼翼地移动着双脚,慢慢地从木桥上过去,心惊胆战。待他们通过后,弗洛姆打开了房内的大灯,受试者这时候才看到,在木桥下面其实有一道安全网,他们是永不会掉到池子里的。
弗洛姆接着又让学生们过桥,结果所有人都愉快轻松地排队走过了木桥。
可见,桥并不难走,但是学生们对待过桥的心态,却极大地影响了他们过桥的行动。由此可见,能否成功过桥的关键就是心态。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认为: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的差别在于成功人士习惯用积极的心态,而失败人士则用消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
拿破仑·希尔是举世知名的潜能激励大师,他也是将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的成功哲学公诸于众的畅销书作家。在幼年时,他就立下大志,将来要成为一位名作家。希尔的决心是异常坚定的。
拿破仑·希尔清楚地知道,要想成为名作家,一定要拥有娴熟运用文字的技巧,因此他需要一部好字典。可是,他的家庭很贫困,生长于穷乡僻壤之中,要想获得足够的零用钱去买一部好字典,对他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然而他却不悲观,每天都保持积极的心态,竭尽全力地去积攒所能获得的每一美分,几个月后,他存够了钱,买到了当时讲解最详实的一部字典。
假如把人生视为一座桥,能否到达成功的彼岸关键就在于我们的心态。心态决定我们的生活状态,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今天和未来。成功人士始终用积极的思考、乐观的精神来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人士则活在担忧、恐惧和自卑中,他们的悲观与失望最终让他们走向了失败。
在这个世界上,重要的是你自己,在你的身上,时时都随身携带着一个看不见的法宝,这个法宝的一边装饰着四个字——积极心态,另一边也装饰着四个字——消极心态。
这一看不见的法宝会产生两种惊人的力量:它既能让你获得财富、拥有幸福、健康长寿;也能让这些东西远离你,或剥夺一切使你生活有意义的东西。在这两种力量中,积极心态可以使你达到人生的顶峰,并且逗留于此,尽享人生的快乐与美好;消极心态则使你处于一种底层的地位,困苦与不幸缠绕着你。还有一种情况,当某些人已经到达顶峰的时候,也许会让后者从顶峰拖滑而下,跌入低谷。
生活中我们周围有些人喜欢说,现在的境况是别人造成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位置,他们的想法无法改变。其实,他们还未意识到真正影响他们的是自己的心态。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由我们自己决定。我想,无论在哪种特定的环境中,人们都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正确的心态。
心态,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分页:123
每个人都应该有阳光样的人生
文/新东方
年前因为工作调动,在他乡我见到了多年未见的老友。掐指一算,竟时光荏苒一晃七年有余。冬日的寒冷难掩心中“他乡遇故知”的温暖,于是我寻了当地一家安静的小馆,略置了些酒菜,两人把盏言欢,畅聊畅饮。
朋友爱读书,以前上学的时候,就常给我推荐好书。聊到人生的时候,他特别提到了一本书叫《不抱怨的人生》。我说如果你来新东方,只做到这些还不够。我们何止不抱怨,可以说是达到了“阳光样的人生”。“不抱怨”给我的感觉,前提是想抱怨却在说服自己不抱怨,心理基调还是灰暗了些。我不否认人生要想活得充实精彩,并不需要时刻保持乐天派的作风。但反过来说,如果你的心态大部分时间是积极的,哪怕生活中有点挫折,你也一定能处理得很好。
作为新东方的员工,大家齐聚在此的理由也许有千千万万。有的人是喜欢新东方的文化,有的人是喜欢新东方的某个人,有的人是喜欢教书育人的成就感,有的人是喜欢这里的工作氛围……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在一种“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新东方励志精神下,生活在新东方的大家庭里。而对于我们每个新东方人来说,对这句话的解读和体察又有各自的方式。
如果你坐上飞机从高空去俯瞰冬日的冰雪大地,相信你一定会被那种苍茫壮丽的景色所震撼。然而对于陆地上那些生活在冰雪中的人们,严寒中的生活也许并不会带来这样的震撼。我不禁想起了一部真实讲述生活在北极圈附近爱斯基摩人的电影纪录片,他们在冰雪中出生、长大和哺育后代,也在冰雪中慢慢老去和死亡。对于他们来说,一生中所有的景色就是冰天雪地,很多人一辈子从来没有见过冰雪以外的世界,尽管他们简单的打鱼捕猎生活过得很艰苦,却鲜有人想过要走出冰雪去探寻外面的世界。我们应该庆幸:自己不用整日面对冰天雪地的严寒生活,而是可以飞到高空去安逸地欣赏美丽的风景;我们也应该庆幸,自己没有固步自封在冰雪世界中,而是可以身在高处体会不同地域的风景。
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像大部分时间我们并不是那样坐飞机在高空中欣赏冰雪一样,有些时候,似乎我们就是电影里的爱斯基摩人,面对的生活就是一片冰天雪地。然而,人的一生也似乎就是如此奇妙:虽然短暂,却总有非常多的时刻,让我们感觉是被像冰雪一样的寒冷和黑暗所围困。于是,人生成了一个既是需要我们不断发现美好的过程,也是时刻需要我们不断解决困难的过程。哪怕我们再坚强、再乐观,一个人完全避免内心的寒冷和黑暗也是不可能的。那么,在寒冷与黑暗包围我们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去面对,才能维持一份克服它的勇气和希望呢
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让自己的心飞到高点,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去体察和思考。于是你会发现,曾经那些看似难以逾越的挫折、抱怨、委屈,如今都会成为帮助你走向更完美和更高点的阶梯。就像我们在高空可以看到冰雪,明白终究可以飞跃严寒;我们在黑夜里体会黑暗,知道很快也会迎来曙光。
世间起伏本交替,心向一方成人生。你内心向往温暖和曙光,那么你就会迎来;你内心总想到寒冷和黑暗,那你也时刻会遇到。心灵高度的提升,使我们能沐浴在温暖和曙光的世界里;倘若我们一直执著于眼前的寒冷与黑暗,生活就只会沉沦而不能自拔。
在生活的路上,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欠“挫折”一声谢谢,因为将来回首的时候,你一定会感谢现在的“追求卓越,挑战极限”。在奋斗的路上,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欠“执着”一声谢谢,因为将来回首的时候,你也一定会感谢现在的“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严严冬日,心里一片亮堂;谜样生活,心中充满希望。希望也相信每个新东方人,心里都有着那片被温暖和曙光包围的东方,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那“阳光样的人生”。
分页:123
莫言:最艰难的时候是走上坡路的时候
文/水果色
2012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尘埃落定,为中国籍作家莫言获得。
莫言出生在山东一个很荒凉的农村,家里人口很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质生活非常贫困,像他这样的农村孩子,像小狗小猫一样长大。莫言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给他的少年生活留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使他备受压抑,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小学三年级时,莫言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小学没毕业又碰上“文革”,他就辍学回家劳动,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
莫言没想过当作家,不过有一年,莫言看到,当时报纸上发表了王蒙的一篇文章,大意是劝文学青年,大家不要在文学的狭窄的小路上挤来挤去,尽早判断自己是不是这块料子,你去当工人、当工程师也好,可以在别的领域发挥自己的特长。莫言看了以后很受刺激,他想,一个人的文学才能是自己无法判定的,你怎么知道我不行呢你们都成名了,都成作家了,为什么打击我们呢一个人怎么样辨别是不是明智的选择,只能是通过实验,通过试探,我写上几年,不行了,我自动会转向,我再不转向,就会饿死,只好干别的。对于认为行动比经验重要的莫言来说,这个劝是没有意义的,他只能告诉自己一定要试一下,行当然更好。
只有小学文凭的莫言不仅试了一下,还试了好几下。18岁时走后门到县棉油厂干临时工的莫言参加了人民解放军,这成了他人生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然后在部队待了几年,慢慢开始学习写作,开始的时候还是偷偷摸摸地写,因为如果在部队写作的话,领导会认为这是不务正业。直到发表了中篇小说《红高粱》,反响强烈,被读者推选为《人民文学》当年“我最喜爱的作品”第一名,莫言这才真正地走上了专业创作之路。
从此莫言的创作一发而不可收。陆续出版了《酒国》《檀香刑》等名作,故乡虽旧,亲人虽穷,莫言从来没有为此而感到自卑,连他自己也不会想到放牛牵羊翻《新华字典》的他创作源泉全是来自当年贫苦的故乡,成功后的莫言并没有忘记故乡,而是认为美妙的语言来自民间,所以他常常会像小时候那样跟村里的人“混”在一起,跟乡亲们学会用民间的语言来描述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
莫言曾经做过—个报告,报告里谈到《饥饿和孤独是我创作的源泉》:饥饿和孤独跟我的故乡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在我少年时期,确实经历吃不饱穿不暖的悲惨生活,曾经有过那么一段大概两三天牵着一头牛或者羊在四面看不到人的荒凉土地上孤独地生存。我曾经说过饥饿和孤独是我创作的源泉,是我创作的原动力,是我的出发点。后来的创作之路中,乡村的贫困经历和孤独的感觉,成就了他笔下具有特色的中国乡土文学。
失败者,往往是热度只有五分钟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坚持最后的人。莫言坚持了下来,并且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放弃,他认为,最艰难的时候是走上坡路的时候。有句话这样说:不要总是觉得生活会一直穷困下去,因为如果你这样感觉,那么这些就会成为事实,跟你如影随形。相反,你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和自信,说不定,你就会发现它真的如你期待的那样了。起初的莫言虽然没想过当作家,但写作带给他的日子一定是他当初期待的那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