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活出生命的质量
文/马未都
成就只是因为抓住了机会
我没什么伟大的成就,我们每个人为社会做的事儿都是受社会制约的,社会给你所有的不好,可能都会成为你的好,所有社会给予你的好,可能都会成为你的不好。当社会贫穷的时候,当社会不给你机会的时候,一旦有一个机会你就可能冒出来了,但当社会遍地是机会的时候,你可能永远拾不起这个机会,每个机会都会放弃掉。
我今天可以跟社会公开讲的成就无非是我做的博物馆,因为当时社会不给机会,全中国没有给私人办博物馆的机会,直接被驳回,正因为没有这个机会,正因为我处在国家高速变化时期,国家给了我这个机会。我说过我不比前人强,后人强,但有一个比你强,我的机会好,前面的人没有机会,后面的人是机会已经丧失了,我赶上这个机会,正是我的年龄段,如果我当时年轻我也没法做这个事儿,如果像今天这个年龄我也没有这个心气儿去做这个事情,当时我有热情,也有机会,所有的事儿都被我赶上了,所以就做了这样的事儿。
人生没有假设
如果给我一个机会,我愿意再活一次前30年。人只有一个事情是有价值的,就是你的生命。我现在55岁,假设我身后还有30年,我活到85就没了,我愿意这30年往前挪,我由55退回30年,我从25岁再活30岁,我愿意这么活,这是我最大的心愿。因为你年轻你有体力,你有想法,你活力大,我后面30年,如果我再坐上轮椅,我的生命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很多人问我如果没有跟文物结缘,我会做什么我觉得这个事儿是最不能假设的,如果我们倒回去,假设我没有跟文物结缘,我不敢说我做什么,人生所有事情都不是假设来的,都是我实实在在遇到的事儿,我觉得这个特别重要,对于今天年轻人来说也非常重要。你遇到什么问题,见招拆招。你要明白社会的所有构成都是你不能假设的,假设是一个非常可悲的事情,不能假设,我们遇到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正视这个问题。社会中遇到的事儿一定要正视,你可能需要的是某一种决定,你陷入到这个决定的时候,你怎么在内心警告自己我现在陷入绝境了,我怎么去自救,这都是很重要的事儿。
年轻人对社会不豁达是正常
我不要求今天年轻人对这个社会非常豁达,因为是不可能的,不豁达是正常的,是整体现象。因为他们生活太好了,我们生活是不好的,我们年轻的时候最轻的都是挨过饿。我最看《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发现所有演员都是胖子,跟那个时期不一样,那个时期胖子很少见,几乎都见不到,今天这么多胖子是因为生活好。80后以后大致处在较为富足的社会,这个富足是吃穿两个条件都解决了,烦恼都是吃穿以外的烦恼,吃饭、穿衣花不了多少钱,所以我觉得今天的年轻人跟我们那时候比起来,可能会有今天的问题,有他现在的社会问题的,而且很难解决。
虚荣心是文化因素造成的,当你对社会有判断的时候,你的虚荣心是由羞耻心而来,小孩儿没有羞耻,刚生下来的一两岁孩子光着屁股高兴,没有羞耻。成人为虚荣心编造谎言,这不仅对自己造成伤害,也会对社会造成伤害。
外向性格更易成功
我们今天的社会是信息社会,它需要你表达,需要沟通,如果你性格内向的话,按照传统意义的内向,沟通会有一定的障碍,比如你跟对方说10句,他说1句,就会不知道他怎么想的。但不是所有内向人都不成功,我认识的成功人中有内向的,表面上他都不说话,我觉得表面内向会给社会一个误解,其实很多人不善于语言表达,但思维非常活跃,思维并不内向,今天社会确实是这样,外向容易成功,你看到成功的人大部分都是外向的,没有一个成功的人是不与人交流不与人说话的。
焰火下的孤独,是每一个梦想必须经过的地方
文/一直特立独行的猫
在电影院电梯里的时候,墙壁上贴着周杰伦的一张海报。朋友惊讶的说:“这是什么周杰伦的歌舞剧他怎么又玩歌舞剧了”我抬头看了一眼那张海报,看了一眼这个曾经心中的偶像,这个我曾经跑全国跟他演唱会的巨星。我已经很久没听他的歌了,也很久没听到他的新歌了,或者说,我已经很久没听到让我心动的他的新歌了。我记得他开始拍电影拍的一团糟的时候,我也曾不理解他的选择,歌唱的那么好,为什么要去拍电影,拍的那么烂还要被人骂,拍烂了连新歌都没有了,于是骂声更是滚滚来。直到我开始进入社会,开始为自己的人生把握方向,走向自己的每一个不熟悉的梦想的时候,才明白那种想要不断尝试和渴望突破的心,也才明白在没了掌声和欢呼声的暗夜里朝向陌生领域不断翻滚的日子是如何的孤独寂寞外加不被理解和有心无力有多难,之后看到周杰伦再扑向任何领域却无法像音乐那样完胜的时候,内心总会暗暗为他加油。
刚刚结束的《中国最强音》里有一个选手叫刘明辉,他本来是一个数学老师,有着一个歌手的梦!我曾调出所有刘明辉的演出,发现他很少有笑容,很少大喜大悲,演唱风格和选曲风格单一,从未改变。我猜想他一定是经历过很多磨难的,内心有过许多的挣扎,也历经过很多的流言蜚语,让内心变得坚硬而很少能被激荡。这不仅仅是换了一个行业这么简单,也不是换一个公司那么简单,而是从传统中最稳定的最受人尊敬的老师换到一个完全没保障忽高忽低的娱乐圈,从讲台到舞台,这一步,差的太大了。每次看他演唱,我都会想到我的一个做数学老师的朋友,她的梦想是当一个导游,于是她从毕业就跟我讲啊讲啊讲啊,她说要学外语,要上导游培训班,要熟读全国的景点,就这么一直说一直说,现在她还是一个数学老师,结婚了,生孩子了,之后再没听见过导游的事儿,每次见面只问我能赚多少钱以及她又买了什么房子什么车。她说她已经不想做导游了,这一步太难了,没人相信她,老公也不支持,现在有孩子更加走不了了。那天在现场看完刘明辉的演唱的时候,好想打个电话给她,告诉她:“我看到你梦想的样子了!”只是不知道,她是否还记得年少时的梦,记得焰火下梦想曾驻足的地方。
每一次讲座,每一次和小朋友的分享,都会被问到同一个问题,为梦想奋斗中的寂寞和孤独。大家都问我:当一个人十分笃定的向着自己的目标往前跑的时候,内心会不会很孤单寂寞,周围人是不是能理解自己的做法,父母的不信任是否真的能做到不在乎和不理会。面对周围一切的闲言碎语,如何才能做到让自己心性笃定往前走。每次被问到,我总是想起很久以前看到的一句话“这个社会的每一次变革,都是由那些愿意冒险,排除干扰,并承担责任的英雄完成的。”每一次在我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总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但每次我都没办法把这句话告诉小朋友们,因为会觉得太大了,说出来特别装。我一直觉得,任何人做什么事都不可能一呼百应周围的每个人都支持和理解自己,很多人来打击是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做到,因此也不相信你会做到才会添油加醋的挤兑你。现实就是很残酷的,一个人往前走往往很快,非要三五成群拖家带口希望先取得别人的支持和鼓励才有力气往前走的,多半走不了多远。大学里我98%的时间都是一个人做事,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读书上课回宿舍上自己,这样的做法不一定是对的,因为会少了友情,但这一切却是习惯孤单的练习题。时常读读名人传记就会发现,我们普通人和名人的经历其实大体无差,唯一差的就是在遇到困难和阻碍的时候,是打道回府随波逐流,还是心无旁骛勇往直前。
具体如何能让自己信念坚定,我也没法解释。就像你以为自己白天上班上学还能早起很了不起,但总有人能起的更早,这世界谁都没有超能力,但可以决定自己能做什么,要做什么。每一条路都会笔直的通向未来,而关键看我们到底能走多远。每当我们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再回头看的时候,也会觉得曾经的那些困难事后看来都会是毛毛雨,但也会觉得这些毛毛雨让自己的内心又强大了一点点。想要光宗耀祖光艳四射,又害怕失去和受伤,那就只能永远还是现在的样子。
如果说自己的梦想不被人理解,那也许是因为自己曾夸下了很大的海口又很多次没有做到。真正的梦想放在心底全力冲刺就足够了。每当孤灯夜下一个人跑的时候,表面上看,似乎只有你一个人孤独地奔跑,但是在你灵魂深处,你应该感觉到这世上有许多牛人和你一起奔跑。这时的你,感觉不再是孤单,而是和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为实现各自的理想而一起奋勇拼搏。这世上没有谁天生就该帮我们,信我们,但如果我们的梦需要亲朋好友在旁边使劲拍巴掌才可以实现的时候,那多半不会再为梦想而战,是为虚荣。
自己有一个梦想,别人总会有闲言碎语怎么办当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每一天早晨闹钟想起的时候,是起身一跃还是翻身盖被,才是证明自己的最好答案。焰火下的孤独,是每一个梦想必须经过的地方,每一个人都一样。
你的娱乐方式决定你的未来
文/吴淡如
“你这么忙,还有时间来画油画”
“你这么忙,怎么还有时间去进修”
我的答案与我对压力的看法有关。
压力会带来焦躁、不安甚至失控的行为。每个人害怕的压力源都不一样。
我喜欢学习,把“学习”设定成“娱乐频道”,从来不曾因为把“学习”排进人生行程表而后悔。它们是有建设性的压力,会让你得到另一种精神上的补偿。
一般人常用的减压方式,有下列几种。
山洪暴发法。比如,从前我看到一位主管,平时有说有笑,但当压力太大时,他就会在众人完全无预期的状况下,变成一头发疯的狮子。我亲眼看过他把杯子扔向他的一位下属,只因下属在报告里写了一个错字。
他平时的减压方式是打麻将,但很明显的,打麻将完全无助于减压。
有一次,我在同事家又看到他的奇异举动:他工作不顺利,打麻将手气又不佳,碰巧有人不太长眼,在自摸之后还小小地刻薄了一下其他三家,他心情大为不爽,瞬间掀翻了桌子,我差一点被飞过来的烟灰缸砸到。
醉生梦死法。疯狂购物、无节制地打牌、依赖药物、酗酒、狂欢来逃避压力,通常都是暂时的,只会增加某一部分的压力,麻痹一阵子之后,身心健康都受到影响,心灵仍然空虚,人生更加无趣。
全盘改变法。有些人则擅长用“激烈改变人生”减压。辞职、换个工作,甚至与恋人分手。因为他们擅长“归罪”,不擅长解决。只要一有不顺,都觉得“一定是××害的才会这样,只要离开他就会好了”。完全不肯面对问题的结果是:换来换去,在工作上失去累积经验的能力。当这种人的伴侣,更是何其无辜。
多年前我就告诉自己:人生是很有限的。为了让自己体会不一样的乐趣,我每一两年都会安排自己学新的东西,比如陶艺、摄影、弗拉明戈舞、表演、游泳或潜水……虽然我都没有成“家”,但都能够让我的人生多了不一样的成就感,也意外带给我不少的写作灵感,增加了许多题材。
甚至,连我现在的工作—主持,在十年前,也不过被我当成一个“上补习班”的娱乐频道而已。当时有人找完全没经验的我涉足这一行,我也曾经因为自己表现得很生涩,想要逃离,但后来,我也改变了自己:我把它当成一个“有人给我钱又可以补习”的课程,鼓励自己尝试挑战,不知不觉中,它竟然变成了我的主要工作之一。
我在学习中的另外收获是交到了许许多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愿意学习的人,都有愿意迎向阳光的特质,也都很愿意在他们的专业上提供协助。
学习可以减压,而且可以建立“正向”的人脉,甚至可能成为你真正的专长,有什么事比它划算唯一要调整的只是你的心态:别把学习视为苦差事,如此而已。
你选择的“娱乐方式”,常在不知不觉间决定你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