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少儿意外险

你愿苦其自身,必将掌声雷动

  你愿苦其自身,必将掌声雷动

  文/颜夕遥

  前阵子有个很久没有见面的前同事约我吃饭,叫小雯。家在北方,毕业后一个人南下广州工作。

  印象里她是个很瘦弱也很脆弱的人,经常因为生活和工作的种种而一脸愁容。面对过大的工作压力会掩面哭泣,面对上司的严苛会默默流泪,闲下来的时候也会经常跟我们抱怨家人和朋友们对她的不满。大家一开始会安慰她,后来发现安慰起不了多大作用后,都只是默默听着。或许正是因为这些负能量,她在公司留下的朋友少之可怜。

  我们电话约好在离我家很近的餐厅见面,当天她来得很准时,见到她的时候我很意外,她与印象里的小雯截然不同,嘴角总是饱含笑意,说起话来也是神采飞扬,连谈话都变得轻松自在。交谈中才知道,她现在和同事们相处变得很好,每天都很努力地工作和学习,并且得到了上司的赏识也升了职。一切似乎都美好起来。

  分别的时候我忍不住问她是什么让她改变了,她很不好意思地笑笑:经历了才知道,以前的我太矫情,要想战胜脆弱,还得苦其自身。

  回家的路上,我陷入了沉思。其实这种情况我们都曾遇到过,像小雯同样脆弱的人,生活里随处可见。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在辗转难眠的深夜打开手机翻出一排排通讯录,竟然找不着一个可以倾诉的人。又或者在情绪不好的时候打开了好朋友的对话框,敲下了很多很多话,在摁下Enter键时缩手犹豫,然后一个字又一个字的往回删掉,也不知道这个往回删的过程是不是就叫做成长。

  但开始明白,每个人都会有赶不走的阴郁和这个年纪的烦恼,何苦为人徒增负能量。即便心中汹涌澎湃,也要开始学会独自承担和坚强。一时的安慰的确可给予人短暂的温暖,但也能让长久筑起来的堡垒瞬间崩塌,让场面变得更加难以控制,甚至让情况糟糕得一发不可收拾。

  不是每一次跌倒都有人扶着你站起来,通往美好之路并不容易,一味地放任,只会令我们脆弱得不堪一击。面对生活那份淡定需要慢慢积累,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不是与生俱来,更是需要独自承担。

  做人首先要看得起自己,但是不要太看得起。很多抱怨和牢骚看得过重不仅给自己徒增无趣,同时还牵连到别人。站在远处看自己真没那么凄凉没那么多舛,与其夸大事实赢得同情,不如放宽心态让其淡去,那么下次他人的理解和体谅你会懂得更感恩和淡然。

  让软弱和自己独处,时间和生活会教会我们自己弥合伤口。情绪糟糕的时候为自己买束鲜花;捧着爆米花看一场电影;又或者听一首许久没听过的老歌;实在想哭就在家好好哭一场,总要去找到当下最合适的方式来化解情绪,心中才能慢慢回复柔软,而那些阴郁和风雨,别怕,它们总会过去。

  一味地用眼泪和脆弱来逃避问题并无多大作用,哪怕是硬着头皮去接受和面对自己不愿面对的事情,过后才发现那是前进路上的一块垫脚石。

  生活是这样一件甘苦自知,敝帚自珍的事情。你若愿苦其自身,才能掌声雷动。

  每个人都是宇宙间一粒小小的草芥,但都渴望一片柔软的花瓣

  文/阿棉

  人们对成功的定义是根据外在拥有的财富或地位决定的,这种价值观认为,成功的人是受人崇敬的,失败的人是被人看不起的,基于恐惧,于是“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什么结果不言自明。人们追求成功的背后是想要获得快乐,人们以为拥有更多就会快乐,也许这是真确的,但有没有其他更轻松的方法同样获得快乐呢

  一、不打扰平凡

  台里曾经想上一档访谈节目,考虑邀请成功人士坐而论道,晒晒自己的成功经验。在开神仙会时,提出疑问:怎么定义成功怎样才算成功

  居多的第一反应是指这个人有地位、有财富、有名望,或者再加上有知识、学问,功名利禄这些外化指标。随着年龄日长,阅历增加,越来越觉得这些指标不说错吧,最起码不全面。

  说个故事。在美国华盛顿的法拉格特广场,一位做卷饼的老人,做了一辈子卷饼。他的卷饼特别受欢迎,是当地小吃的标志,很多外地人会特意去买。这位老人,像中国处处可见的小贩一样,勤劳而快乐。

  他看到老顾客,会做出相应口味的卷饼。和顾客之间不是简单的一手交钱、一手交饼,还有情感交流。大家都很愉快,顾客夸他:“你的饼真好吃。”心情好靓,顾客喜欢我,喜欢我做的卷饼。享受、专注、投入。就这样,一天天,有滋有味。

  天有不测风云,老人不幸罹患心肌梗塞猝死。按说一个无名无地位的人去世,只会给家人和朋友带来悲痛,社会上不会产生多大反响,但卡尔洛斯的去世,引发了许多人的哀思。《华盛顿邮报》这样的大报在头版刊登了他的讣闻和故事,人们自发前去寄托哀思。

  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只愿意踏踏实实做自己的小事,目的甚至可能仅仅是为了生存,但社会给了他无尚荣誉,真实不造作。他不需要成为英雄或劳模,公众也不需要他变成神而不再是普通的人,他只需要体现他的价值观。这一点正是我们今天社会所欠缺的。

  心理学说,乐感通常来源于两方面:节制和专注。这位老人是成功又幸福的。每天专注于自己爱做的事情,得到人们的喜爱和肯定,没有过多的欲望和挣扎,内心满足而祥和。

  我们需要的并不多,不一定要显赫,不一定要富贵,不一定名声大噪。要的太多,一颗心得不到宁静和满足。得到了,还会有更多的渴求,更高的攀比和唯恐失去的恐惧。得不到,会有更迫切的渴求和更深刻的失落。

  社会应该营造的氛围是:不去打扰平凡,对小事也充分尊重,让每个人都有本身的样子和自己的位置,不要都往一条路上去。

  二、不必都成为参天大树

  听到一个很有名的培训机构负责人在广播里说,参加他们的培训就可以成长为参天大树,立足于社会。所谓的教育越来越提前,“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叫得震天响。都是参天大树,会是一番什么景象人生输赢依靠外界评价吗外界能够评价吗

  做小草有小草的幸福,做灌木有灌木的幸福,做大树有大树的幸福。是什么,想什么,就按照自己的本性去呈现,去体验,个人有这样的心意,社会有这样的环境,才是理想的世界。

  认识一对夫妻,企业上市,事业成功,唯一心病就是儿子,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托人送去英国,希望留学归来,子承父业。半年下来,儿子几乎自杀,他看到课本就头疼,心心念念的只有跳舞、跳舞,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和他的小伙伴一起跳舞,开个舞蹈培训班。他哭着对父母喊,“留学、做生意,是你们的梦想,不是我的!”

  其实,该为那男孩庆幸,他如此明确自己想什么,要什么。每个人生而为人,都带着自己的使命,可是很多人从出生时的清明,渐渐浑浊,面目不清,直到离去,完全丢失、忘却了自己的使命。

  出版人郝明义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别人都说他适合做安静的工作,写作、出版之类的。年轻气盛,为了证明给别人看,他故意拒绝这样的引导和安排,游走四方。人到中年,历尽沧桑,偶然的机缘接触出版,才终于发现,那才是让自己沉迷其中,乐意悠悠的工作。他不再与世界和自己作战,顺应内心,完成注定的使命。

  有人看陈丹青天天画架前站着,同情地说,你太辛苦了。画家答曰,“画画多快乐,不画才辛苦。”是的,陈丹青注定该画画,姚明注定该打篮球,刘翔注定该跳栏,那对夫妻的孩子注定该跳舞。当人在完成使命时,心甘情愿,虽苦尤甜。你之砒霜,他之蜜糖。这是没有办法解释的事情。

  三、节制和专注中舒展

  《返老还童》结尾,本杰明悠悠地说:“有的人,出生成长于河边,有的人,被闪电击中过七次,有的人,是妈妈,有的人,弹钢琴,有的人,跳舞……”霎那,就被击中,泪水盈满了眼眶。

  阅读,打球,还有弹钢琴,跳舞,做妈妈,或者被闪电击中过七次,在河边出生……都既是我们不同的人生,也是我们可能领悟人生智慧的一条条渠道,这些渠道是平等的,没有哪一种比哪一种更高贵。

  别人眼里的成功,未必是自己内心的呼唤。电影《美食、祈祷、爱》表现朱丽叶-罗伯茨主演的女人寻找自我的过程。巴厘岛巫师对她说,“不要用头脑去感受你的生活,要用心。”是的,不能用头脑,也不能用眼睛,外界给了它们太多干扰,必须安静下来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锻炼专注力,专注在自己真正要专注的事情上,减少不必要的、虚妄的能量浪费。越节制往往越专注,越专注则乐感越强。无私的心态,禅思的生活方式,能让觉知力内敛,在五光十色的诱人环境中,平衡身心。

  每个人,都只是宇宙里一粒小小的草芥,通过我们的机缘和方式,积聚能量。等待着,有那么一个时刻,让我们舒缓地、渐次地、绽放我们柔软的花瓣。

  你就是你花出去的时间

  文/宋涵

  “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

  这句话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羞辱着所有被时间追债的现代人。

  “我太忙了……”“我没有时间……”,每一个说出这些话的人,都是在宣布,自己丧失了对时间的控制权。

  难道还有比这更可怕的事吗正如我们的肉体是由水、蛋白质、肌肉、骨骼等物质组成的,我们的生命则是由单向度的时间组成的。当一个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胳膊和腿时,你会向他投去同情的目光,却不会怜悯自己那因为失控而瘫痪坏死的时间。你有没有想过,你可能是时间的奴隶,它用一根1米长的铁链拴住你,而你想做的100件事情,就全部躲在10米以外的地方。你好像永远也够不着,你以为你再过5年、10年就能够着了,但真相很可能是一直到老死,你都够不着。因为你不是时间的主人。

  在这个星球上,仿佛人人都有一份梦想清单。所谓梦想,就像那些10米之外的东西,人们觊觎着它,却又不砸开那1米长的铁链条。有人说:“我从下个礼拜起就要开始健身了。”有人说:“等我赚够了钱,我就要多陪陪家人。”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可是,永远不要听人们口头上的清单;不要以为他们一直念叨的,就是对他们最重要的。因为,构成一个人的实质绝对是他的时间,而不是他的语言。一个人选择如何填充他的时间,就是选择了如何充实他的生命。

  比如,有人问心理医生李子勋:“我女儿今年2岁,她爸爸经常出差,回来的时候想抱女儿,女儿会说:‘不要爸爸。’请问发生这种事情,我如何教育我的女儿”李子勋回答:“为什么要教育孩子这是父亲应该承受的。”

  这位父亲把99%的时间给了工作,只留1%的时间给女儿,就必须承担这种时间分配的结果。与此同时,他也是在为自己选择一个身份:他更愿意成为一个事业有成的人,而不是一个父亲。

  许多人都对家人和子女说过这样的话:“我辛辛苦苦赚钱,还不是为了你们吗”这句话就是一个十足的谎言。因为你一定会看到这样的人宁可把时间花在打牌、喝酒、聚会、玩游戏这些事上,也不会去陪伴家人。

  时间的重要属性就是不可逆和排他性。当你选择了做A,就势必不能选择做B。如果一件事情或一个身份对一个人特别重要,那么他一定会在时间的有限疆域里划出一个不可侵犯的地盘,死死扞卫,不容松动,而在这个地盘之外,再规划别的。

  因此,所有对时间的失控,都只是一种表面的别扭和错位,深层次的原因是,这个人内心认同他花掉的时间:他本人就是他的时间。

  世间的角色并没有高低好坏之分,你的时间就是你的角色。乔布斯和宫崎骏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他们就是认同个人成就高于家庭价值的人。你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花在了吃喝玩乐而不是学习上,那么你就是一个及时行乐或得过且过的人,就别指望自己突然发愤图强,也别制订那些自己根本不会去实施的计划了。

  我的几个在国企工作的朋友,天天嚷着辞职创业却没有任何动静,是因为他们就是最适合在国企工作的人。我从来抽不出时间运动,是因为我根本就是个好静又短视的不在乎健康的人。我们花掉的每一分钟,都是由我们的本质和信仰做基础的。

  爱丽丝·门罗带大了4个孩子,也写了很牛的小说;和她类似,村上春树和斯蒂芬·金在出名之前,都是用下班后、睡觉前的那几个小时来写作。他们不用说,时间可为他们证明,他们是谁,什么对他们重要。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
  • 添加到通讯录
  • 关注我的公众号

    请长按选择识别二维码

    即可保存到通讯录!

    关 闭

    你好,这是我的微名片!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