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树立大抓基层的导向,落实好省委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第一书记、法制副主任、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五支队伍建设,加强党组织对各类基层组织的全面领导。
探索网上组织生活、现场体验式组织生活等新方式,将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到各类群体,创建“党员工匠”、“党员专家”工作室、“党员人才”工作站,选派副处级干部到重点难点村担任第一书记,按不低于1:2比例选取人员,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
近日,《惠州市贯彻落实〈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经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正式出台实施。《实施方案》提出,力争通过3年工作,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质,为惠州争取在未来十年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城市,打造国内知名度极大提升、国际影响力逐渐显现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创新活力之城和令人向往的现代品质城市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关键词 政治建设
用好“网络云课堂”等实现学习教育全覆盖
《实施方案》提出,指导基层党组织制定年度学习计划,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等作为学习教育重要内容,作为各级党委会、党组会、支部会的第一议题,作为各类培训的核心课程和第一堂党课。用好我市“培训主课堂”“网络云课堂”“流动微课堂”“农家土课堂”“实践新课堂”,依托东江干部学院、爱国主义基地、党史教育基地、政治生活馆、镇党校、新时代讲习所、党群服务中心、田间课堂等平台,实现学习教育全覆盖。
如何推动基层党组织规范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推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探索网上组织生活、现场体验式组织生活等新方式,教育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同时,创新基层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选派“1+10”“10+N”宣讲队进基层宣讲,充分发挥我市出席党的十九大基层代表及省、市、县、镇等五级党代表和各级党校师资作用,面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展集中宣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站。
◎关键词 全面领导
让党组织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基层是党的执政基础,突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切实加强对各类基层组织的领导至关重要。对此,《实施方案》对坚持基层党组织对基层的全面领导分类提出要求,强调将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到各类群体,梳理规范下放基层事权,让党组织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切实纠正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地位作用边缘化的问题。
在农村,要巩固党组织在农村一切工作中的领导地位。实行党组织设置在先、党组织领导决策在先、党员作用发挥在先的“三个在先”机制,提出建立小微权力清单、制定向党组织汇报制度,加强村党组织对服务群众资源的整合利用,做到惠民政策由党组织宣传,惠民服务由党组织推动,惠民举措由党组织落实。
在社区,切实把党组织建成城市基层组织中的坚强堡垒。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建立社区党组织与居委会及其它各类组织的职责清单,研究决定社区重大事项。强化党组织领导社区建设、服务、治理的职能,提升统筹党建资源、组织共建活动、落实属地管理的能力。坚持党组织主导下的居民议事会、民情恳谈会,做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把社区工作站、社工机构、物业公司等各种服务群众阵地归整到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和主导中来。支持博罗县高标准打造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县,以点带面推动工作,提升全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
在机关单位,落实各级党组抓党建的主体责任。加强党组对机关党建的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切实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机关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建立机关党建与日常业务在工作目标、工作力量和工作机制上的深度融合机制,着力解决机关党建和业务“两张皮”问题。坚持和完善普通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院党建及师生党支部建设,形成高校党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在国企,全面加强党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将党建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完善党委议事决策规则,凡“三重一大”事项都要“先党内、后提交”,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探索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路径,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全覆盖。
在“两新”组织,强化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政治引领作用。实施“两新”党建提质工程,大力推进行业党建、互联网党建,职能部门机关党建与行业党建双同步建设。充分发挥“两新”组织特点优势,在扶贫帮困、志愿服务、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建立“党工+社工+志愿者”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实施“两新”组织“双优双培”工程,创建“党员工匠”、“党员专家”工作室、“党员人才”工作站,建设一支工作上有本事、政治上靠得住的精干高效的党员队伍。
◎关键词 提升组织力
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
在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方面,《实施方案》提出,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深化“强村固组”工程,推进在村民小组、农业合作社、社区管理网格、居民业委会、产城融合园区、劳务派遣企业、民办医院和民办学校等设立党组织,加快推动新兴业态和互联网企业成立党组织,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书。《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选准选好基层党组织书记。
在农村,实施“农村党员人才回乡计划”,选拔有情怀、有能力、有文化、有口碑,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本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大学生中的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探索建立选派临近退休惠州籍公职人员优秀党员回家乡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的制度。
在城市,注重选拔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社区优秀干部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新兴领域区域党委,由所在县、乡镇选拔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担任专职党委书记;“两新”组织党委,有条件的配备专职党委书记或专职副书记,注重在“两新”组织高级管理人员中选拔党组织书记;国有企业重点从优秀经营管理骨干党员中选拔基层党组织书记;学校重点从党性强、懂教育、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骨干、学术带头人、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中选拔基层党组织书记。
同时,《实施方案》还要求,从带富能力强的村民、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村医村教、返乡大学生等的党员中,按不低于1:2比例选取人员,建立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
◎关键词 用人导向
专项招录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入公务员队伍
惠州要在新时代有新作为,关键在于全市党员干部敢担当、善作为,成为惠州的脊梁。用人导向是旗帜、是标杆,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用人导向,用好一个人能激励一大片。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建立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在选人用人上体现讲担当、重实干的鲜明导向。对敢担当、敢创新的改革者,群众口碑好、业绩突出的实干家和不去跑、不去要而是埋头苦干的“老黄牛”,要表彰嘉奖,及时大胆用起来,让干部看到只要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组织上是不会埋没的。
如何将这种用人导向贯彻到基层?《实施方案》提出,坚持好干部标准,提拔重用一批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满意的优秀基层干部,选拔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市直单位领导职务时,优先考虑表现优秀的镇党委书记。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做到“三个区分开来”,准确把握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的原则,辩证地分析干事创业中的失误和偏差,客观、全面、公正评价干部,根据不同情形进行区别对待、妥善处理。
同时,推进县级以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鼓励县、镇通过绩效考核等多种灵活的方式,增加镇、村干部收入。强化政治激励,按照省的部署,做好专项招录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纳入镇事业编制、进入公务员队伍和镇领导班子工作。加大定向招录力度,从“三支一扶”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镇事业编制人员中考录镇公务员。优先培养选拔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担任国有企业、高校领导成员。注重提名优秀村党组织带头人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充分体现政治关怀。
◎关键词 共建共治共享
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与基层治理机制有机衔接
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方面,《实施方案》指出,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治理体系。建立健全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各类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组织体系。在党组织领导下发挥自然村村民理事会、新乡贤及其他社会力量的积极推动作用,使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与基层治理机制有机衔接、良性互动,做到协商议题由党组织把关,协商过程由党组织牵头,协商结果由党组织督办。
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坚持把贫困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举办全市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选好配强贫困村党组织书记,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组织动员党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当先锋、作示范,开展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活动,支持党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同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学习“枫桥经验”,密切群众协商,培育乡风文明。
《实施方案》还提出,破解外来人口融入本地治理难题。总结推广非户籍常住居民及党员参选村 “两委”班子的试点经验和“特色之家”工作品牌,拓展外来人口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方式。
《实施方案》还在加强改进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坚持人财物向基层倾斜、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划。
潘高耸 欧阳成 通讯员惠市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