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以来,我局始终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实行村民自治,让农民自己决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同时坚持量力而行,规范操作流程,成效显著,既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又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受到市、县两级部门的充分肯定。截至2014年底,全县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13个,财政投入资金8544.9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6274万元,村民自筹331.08万元,村集体投入66万元,村民捐赠103万元,社会捐赠170万元,惠及全县30个乡镇。
一、群众集体意识不断增强。全面推行“一事一议”制度,让广大农村群众开展交流讨论,集思广议,并就建设本村集体公益事业达成共识,形成舆论压力,唤发潜在状态的集体意识,集群体之力,办群体之事。如河嘴乡银杏堂汪通组公路,该项目总投资60多万元,其中自筹资金30多万元,申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30万元,该组总计176人,为改变落后的生活条件,群众在村道路建设过程中,群众自发选出理财小组,发动村民、外出乡亲筹集建设资金,掀起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热潮,前后自筹资金30多万元,修建公路里程3公里,促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顺利开展,使该村容村貌发生巨变,村民对此项工作赞不绝口,既有力推动了项目实施,又极大的节省了财政资金投入比例,在一事一议项目实施中彰显“标杆效应”。
二、村民自治进程不断加速。全面推行“一事一议”制度,为农村群众参与村内社会事务管理、提高参政意识搭建一个良好平台,促进农村群众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目标的实现,加快村民自治的步伐。如黄水镇金花村村委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在解决社会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利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政策,通过村集体出资12万元、引导村民自发捐款3万元、财政补贴资金15万元等共30万元,进行了金花辣椒生产便道工程;临溪镇红阳村利用一事一议奖补65万元,村民自筹25万元,修建中药材生产道路10600米,走出了一条将一事一议与农村特色农业产业建设相结合的新路子,为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搞好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高村民自治水平提供了有效的模式和路径。
三、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推行“一事一议”制度,让广大农村通过筹资筹劳聚集力量,兴办集体公益事业,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成本,改善居住环境,打造特色美丽乡村。如沙子镇卧龙村和盘龙村,实施风貌改造27户;硬化居民院坝128户共计13100平方米;硬化公路1.3公里,硬化人行便道3.4公里;彻底改变了过去村容环境,呈现美丽乡村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