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人寿健康险

我市大力推进深莞惠产业深度合作融合发展

  市第十次党代会第五次会议提出,做好“十三五”工作,必须突出“四个发展核心”。其中一个核心标杆就是全面对标深圳。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向其他兄弟市学习的基础上,全方位向深圳学习,主动接受深圳辐射带动,不断激发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
  为此,《惠州日报》记者先后走访深惠两地相关部门,采访有关专家,并深入企业详细了解企业实际需求,本报将陆续推出优势产业深度合作、基础交通互联互通、共建深莞惠创新圈、旅游市场联合开发、环保协同联动、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等系列报道,系统梳理对标深圳的路径、策略,以期进一步加快推进与深圳在先进理念、科学规划、创新经验、改革思路、基础设施等方面对接。敬请广大读者垂注。
  在大亚湾区,比亚迪惠州产业园正在紧张有序生产一种叫做 “铁电池”的充电电池。这些电池生产后会被运到比亚迪位于深圳等地的汽车生产基地,并最终成为比亚迪秦、e6、k9等新能源车型的 “核心”——— 电动车动力电池的一部分。
  从2014年开始,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渐成熟,比亚迪成为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冠军,再加上其全球范围内新能源车型的热销,这种汽车动力电池正成为制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能的最大瓶颈,而惠州的比亚迪电动车电池生产基地不断扩大的产能极大地缓解了这一矛盾。
两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十二五”引进91宗项目
  市经信局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目前,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基本涵盖整车装配、动力电池、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以及其他汽车零配件制造等领域。在整车装配方面,正在推动亿纬锂能纯电动专用车产业化项目、京兰纯电动客车装配项目;在关键零部件方面,拥有比亚迪电子、亿纬锂能、德赛电池、贝特瑞等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动力电池和电池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重点企业。
  随着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显著增强,整车装配规模日益增长,深莞惠三地产业互动更为密切。比如,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五洲龙合作生产新能源客车,惠州湘联、金日科技、德赛西威成为深圳比亚迪、长安标致雪铁龙的配套企业。
  与此同时,深惠两市合作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深圳比亚迪电动汽车在惠州推广,惠东京兰新能源汽车与深圳达成试运行协议。
  随着优势产业深度合作,深莞惠产业融合发展得以进一步强化。2008年以来,我市紧紧把握省实施 “双转移”战略的契机,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加快惠东产业转移工业园、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县域经济不断壮大。“十二五”期间,我市两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以惠州产品展销会、云博会等为平台,全力推动园区招商工作,共引进91宗项目,总投资额超过220亿元。去年,成功申报将博罗县博东、博西片纳入依托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带动产业集聚发展,一并享受省产业转移政策。
  借鉴深圳经验推动我市转向创造创新大市
  近年来,随着深莞惠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类似的企业之间分工协作和企业内部经营要素分工在深、惠两地表现得越发明显。
  得益于此,作为我市优势产业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去年,承办“2015中国手机创新周”,举办第四届“云博会”,发布“世界手机之都”规划。随着深莞惠经济圈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市借鉴深圳、东莞经验,承接和共享研发和制造优势资源,推动手机产业规模扩大、实力增强。
  去年正式提出打造 “世界手机之都”以来,惠州加快推动手机相关产业链做大做强,以TCL、德赛等为代表的本土手机企业加速发展。去年,TCL手机销量达8354.6万台,同比增长13.7%,稳居国产手机海外销量第一名,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五。
  在发展优势产业上如何对标深圳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要学习深圳创新精神,将“创新之都”作为打造“世界手机之都”的重要举措。借鉴深圳培育、发展产品品牌和推广品牌的经验,推动我市从手机制造大市向手机创造创新大市、产业品牌强市转变。
  一方面,我市将加强公共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规划、高端园区等的研究、规划和建设,为更好承接我市急需的深圳手机产业链转移提供完善配套服务;另一方面,将进一步协助我市手机产业链企业,按照企业、市场需求,有的放矢地在深圳进行招商选资,充分利用我市产业隔墙供应、产业集中的优势,重点协助本地企业在上游材料、中游关键零部件、APP创新以及移动互联网进行产业配对、补位。
  鼓励支持深企投资建设惠深民营科技园
  开春首个大型现场会——— 全市“项目建设提速年”现场推进会日前在大亚湾区召开,进一步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咬定项目不放松。
  记者了解到,我市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内资引进和项目推进力度,力争招商选资协议投资金额2540亿元,同比增长13.5%,形成内资和外资、数量与质量“比翼齐飞”的引资格局。
  市商务局局长徐火强说,对接深圳,关键要围绕完善产业链、补齐发展“短板”进行筛选。一方面,加强与深圳市产业外溢官方主管部门的沟通,掌握深圳各区产业外溢情况,共商承接深圳产业转移的保障措施。另一方面,加强与商协会等民间组织的沟通与联系,广泛收集深圳意向转移企业信息,争取吸引一批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与此同时,通过筑巢引凤,鼓励和支持深圳企业在我市投资建设惠深民营科技园,推动一批急需转移的高科技企业进驻。
  记者留意到,目前,大多数县区已在深圳设立招商选资机构。我市将进一步整合各县区资源、力量,组建市级驻深圳招商选资机构,实现市、县区联动,全力做好对接深圳招商选资工作。今年计划在深圳举办招商选资见面会、推介会、洽谈会50场。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
  • 添加到通讯录
  • 关注我的公众号

    请长按选择识别二维码

    即可保存到通讯录!

    关 闭

    你好,这是我的微名片!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