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土房管局结合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在物业管理和危破房改造工作上狠抓落实、下苦功、见实效。
一、突出“科学发展”主题,物业管理工作在规范行业发展、提升服务水平上下苦功。
顺利下放三级物业企业资质审批业务。该局已顺利完成三级物业服务企业资质审核业务下放、培训、指导、衔接等相关工作,各区分局从6月份起开展审核业务。下放业务可以实现“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企业和群众就近办理;有利于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督管理;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置。为确保事权放得稳、用得好,该局物业处一是组织全市办理此项行政审核业务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二是审核资质做到“五统一”:统一应用平台、统一审核要件、统一审核流程、统一审核标准、统一审核时限;三是要求加强物业服务企业填报信用档案的监控;四是要求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依法行政、依法办理。
抓好省物业条例的宣传培训。针对不同类型的物业工作人员,市、区分局邀请省人大法工委、省建设厅领导作专题辅导培训共计21次、举办咨询会5次、座谈会3次,参加人数7000余人,派发宣传资料、学习光盘、张贴宣传海报约10万余份,刊登4期省条例知识解答公益宣传广告和9次宣传报道,使相关各方主体做到“学法、懂法、依法、用法”,提高从业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熟练地运用省条例指导日常工作。
全力推进老城区物业管理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惠民66条”的要求,加快推进老城区物业管理工作,目前越秀、荔湾、海珠、天河等四区已实现辖区物业管理基本全覆盖,黄埔区覆盖率达92%,白云区覆盖率达75%。引入物业管理的老城区,小区社会治安、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降低了警力资源损耗和市政管理成本。由社区服务中心牵头,通过组织 “4050”人员、下岗失业职工、社会低保群众组建物业管理服务部,对扩大就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落实“富民优先”政策,危破房改造工作在改善居住条件和提升城区功能上见实效。
提前完成91.1万平方米危破房改造工作。市国土房管局领导将危破房改造放在局党委工作的重中之重,经常下基层调研,了解各区危破房改造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困难,积极沟通协调,想方设法予以解决,及时下拨危改资金和房源,通过组织危改业务培训班、召开全市危改会议、建立月报和工作简报制度等方式加强培训交流和检查督促。经过该局和各区政府、各区分局的团结协作和不懈努力,至2009年5月底,提前7个月全面完成91.1万平方米危破房改造任务,天河区水上新村、荔湾区联桂北、海珠区海天四望、越秀区由仁巷以及白云区松岗街、黄埔区南岗墟等13个小连片改造地块也顺利完工,使1.12万户,3.9万余人的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优化环境,提升城区功能,为科学发展添新貌。针对天河区水上新村居民的居住困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改造,地块原有房屋约2400平方米,危房、严损房比例高达33%,复建新房建筑面积4636平方米,均为厨、厕齐备的两房一厅或一房一厅房屋,极大地改善了水上新村居民的居住条件,优化了城区环境。
传承文化,保护岭南风貌,为文化强市续新篇。聚龙街地块内多为岭南特色的西关大屋,建筑风貌保存较为完整,荔湾区采用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手法,改造后的街区体现了岭南建筑风情和浓郁的西关风情。对于蒋光鼐故居、鹤洞山顶21号、黄埔区安来市旧址南安市旧址等市、区文物保护单位,房管部门严格遵守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设计和施工均聘请有文物保护资质证书的单位承办,让具有历史价值的关键节点在改造中以新的格局保护下来,诉说城市脉络的延续、变迁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