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农村的孩子越来越难出人头地
文/晓多
过年的时候回外婆家,是在大舅过的,一家子来了50多口人,后来四舅和表弟也过来了,席间大舅特别说了一句,你四舅家的表弟今年考上了研究生,学校还是南方的一所重点大学,是目前咱家学历最高的了,也是家里的希望啊。
为什么说农村的孩子越来越难出人头地
我不难理解大舅的话,在农村很多人希望通过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以前是以后也是。40年前外公去世,家里比较困难,大舅等几个舅舅都没有能够上大学,那个时候三舅四舅是学习最好的孩子,虽然如此但是他们也止步于高中毕业,最终没有上大学。这些年,三舅四舅出外打工、还做了包工头,手里也攒下了钱,在他们心中钱重要,孩子的教育更重要,所以他们支持孩子能够好好学习,还好三舅家、四舅家都出了大学生,还都是名校,这多少也弥补他们这辈人没有上过大学的梦。
我问表弟,你准备上完大学还读博吗他说不读了,读书真的是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出农村,最好不回来。他准备好好的读硕士,以后留在广州、深圳这样的城市。我为他开心,也为他高兴,因为我知道农村学生越来越难出头了,一旦出头了就要好好的去发展。
小的时候家里也在农村,但是还好父母觉悟的早,带着一家人走出去,来到了现在所在的城市,那个时候他们很简单的想法,就是希望孩子不要再想他们那样,在农村。农村有农村的好,人们质朴单纯也很善良,但是想走出来很困难。大舅成家早,表哥表姐都留在了农村,也都像父辈一样,没有上大学,虽然他们现在日子过的不错,但是他们也在为自己的孩子、为下一代考虑在县城买房,因为能走出来,这代人走出来,下一代人就受益。
你根本无法想象,农村孩子和城市里孩子的差距,城市里的孩子见识多朋友多,视野也开阔,因为从小他们养成了好习惯,比如自信、比如思想独立、比如金钱观等等。
我一个朋友是城市的,家里还是高干,他的朋友圈就和许多一般人不一样,他的朋友大多都是某某局长的家的公子、某某公司老总的孩子,他认识许多领导,知道他们的那些关系,他也很会在场面上混,知道人要什么,他有资源,这让他虽然上的并不是很好的学校,但是凭借着一些资源,在我们很多人上大学的时候就开起了公司,涉足了许多领域,接了许多工程,赚了不少钱,开的是豪车住的是别墅。
这些都不关键,关键是他从小那些社交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包括思想都比同龄人超前。当然他这样的在城市里不多,但相对农村的家庭来说也不是少数,至少在很多方面,比如知识结构、财富积累、人脉资源等等很多方面,城市的孩子都比农村的孩子多,想想一个农村出来的同龄人,走出大学大门,走进社会,完全不可能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
农村孩子为什么越来越难出头
一是教育成本太高。在农村教育资源缺乏,很多乡村小学条件差、老师也不够,虽然这些年,国家有了基础教育投入,也有了特岗教师这样的考试,向农村倾斜,先天的差距是一是无法弥补的。现在很多农村孩子就是想办法去县里、市里甚至更好地方的学校上学。在农村家庭并不是学生们不用功,只是他们没有享受到好的教育资源,城市里孩子有老师补课,每小时100、200,甚至大城市更高的补课费,农村的家庭里拿不出这个钱。
很多人农村孩子不上大学,你以为他们不想上吗,不是的,曾经看过一个命题是这样的,如果一个农村家庭,家庭条件不好,比较贫困,这个时候孩子上大学要花上父母大半积蓄甚至借钱去上,而且四年过后,犹豫现在就业困难,他找不到好工作,无法支付这个上学成本,你说他是选择上还是打工养家。如果你说上,可能有些人说孩子不懂体恤父母,而且有风险,如果不上,知识改变命运,如果不走其它的路,在教育这条路上他们的命运就停留或者阻碍了,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二是婚恋成本太高。农村的孩子现在婚恋成本太高,因为农村长期重男轻女,男女比例失调,男的多女的少,很多农村男孩儿找不到媳妇儿,农村家庭为了孩子能够娶上媳妇儿,甚至要拿十几万的彩礼钱,但不一定能找到,还得看这个男孩儿长相甚至家庭。农村的女孩儿有机会就去城市了,她们会在城市找对象,或者嫁给城市的男孩儿,因为姑娘们觉得只有这样,今后才会有好日子,不要觉得这很少见,其实这样的情况很多,我身边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姑娘、工作也不错,找对象即使城市男孩儿工作、人的能力、相貌都不如女孩儿,甚至女孩儿要在家庭里委屈,但还是会选择城市的男孩儿,因为姑娘们觉得这至少是进了一步。
这样的情况会越来越明显,而且会影响到城市男女的婚恋,一方面农村姑娘找城市男孩儿,农村男孩儿娶不上媳妇儿,一方面城市的姑娘多,找不到对象。
三是意识的差距。
比如情商。很多城市的孩子,比如说我接触的H姑娘,虽然是家里的独生女,但是做事极其有分寸,洞察职场法则,有自己的想法,曾经在小城市的体制内帮忙,后来到了高校,职场上处理关系到位,招人喜欢,顺风顺水,这些让同为办公室来自W姑娘羡慕不已,因为这些是她需要很久学习甚至学不到的东西,这些是从小潜移默化的东西,已经深入骨髓了。按照原生家庭的说法,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比如金钱观。C先生来自城市,从小衣食无忧,还出过国,在金钱方面掌握自如,他会懂得什么时候花钱什么时候省钱,比如维护关系花钱,谈恋爱花钱,投资学习花钱,他都不含糊,他曾经对我说想要搞定什么人就笨的方法就是花钱,所以他特别受人喜欢,事业也做的很好。
我记得类似的文章写过一个例子,说作者的某同学爱占小便宜。有一次,老家的父母来看这个同学,请她室友吃饭,同学的父母都掏出钱了,但是同学却让室友们买单,这让人大跌眼界。后来这个同学虽然学历漂亮,应聘之路很顺利,但是经常跳槽,每次跳槽都不到几个月,具体的原因大家应该明白了。
四是资源问题。常说要城乡一体化,喊了这么多年不但没实现,但是有差距越来越大的趋势,这里有资源的问题。富者更富,穷者更穷,这里的资源问题不言而喻,因为有资源,富者有钱投资买房,买房升值赚钱,穷者看到房价高不敢买结果房价越来越高,再买就更加困难;富者有资源,做什么事情都可以依靠资源方便实现,你帮我帮你,节约成本,投资小见效快,穷者找资源都不知道怎么找,更谈不上用。
想想这些是现实,很可怕。
虽然也听过许多农村人改变自己人生的励志故,激励着很多人前进,但大多都依旧平凡,包括很多在校的农村大学生。
起点不一样,有很多先天的东西无法弥补。就像曾经一部BBC纪录片对穷人孩子和富人孩子49年改变的纪录一样,差距并没有缩小而是拉大,有成功的但是很少。
但总是有希望的,这个希望是你必须很努力,当城市孩子走的时候,你必须学会跑。当城市孩子安逸的时候,你要奋斗。努力可能不见得赶得上,但是不努力差距更大。
我不希望,在我这一代就能缩小差距,至少希望我的下一代能够,现在过的日子好不好是一个方面,至少你能为下一代提供一个比你高的起点,就很好。
同样出身农村,我过的虽然平凡,但是我在努力,不断变好,我也希望你也一样,为了自己有个好的生活,也为了下一代,加油!
梦想,当然是用来实现的
文/蓑依
1
在老家和两个表妹聊天。
上高二、在50个人的班级里排名20左右的表妹,对我说:我将来想当一名考古学家,或者是坐在台灯下做外文翻译的专家。
在省会城市读医药类高职院校的表妹,抱怨说:妈妈让我毕业后回县城医院做护士,我才不要。我只想毕业后拿到护士文凭,然后就去做别的工作。
我轻松地回应她们:挺好的想法啊,会实现的。她们却明显很惊讶,不约而同地说:根本不可能,好吗一个解释说:我现在的成绩可能连个本科学校都考不上,怎么可能考上有考古专业的大学;另一个解释说:我学了护理,如果不做护理工作,我又能做什么呢
然后,我问:既然明明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刚才还要告诉我呢她们又出奇地一致:这是我的梦想,可不是所有的梦想都是用来实现的。
我大笑三声,问:如果梦想不是用来实现的,那要梦想干什么!
她们肯定在心里翻了我无数的白眼,因为我问完这个问题后,她们就溜到一边去玩手机,不和我聊了。
2
所有的梦想,都是用来实现的啊。
我的第一个梦想是做一名电视人。从小到大,不管在电视上,还是在网络上,我看得最多的视频类型就是综艺节目。
高中时,在学习压力最大的时候,我趁着晚饭时间跑出校门,去学校门口的打印店,下载下来喜欢的主持人的照片,然后打印出来,夹在自己的错题本里。每当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拿出来一遍遍地看;
从我记事起,每年的春晚,我都会守在电视机前观看,一定是什么都不做,就端端正正地、一本正经地看。每年大年三十,我们家都会回奶奶家过年。奶奶家除夕夜很吵,为了能让我安静地看春晚,爸妈都会在下午就早早吃饭,然后用自行车,骑快一个小时的时间,带我回自己的家,无论天气怎样,二十几年从没有间断过,到今年也是如此。
所以,当我以戏剧专业研究生的身份毕业,有一家电视公司给了我offer时,我什么都没说,在参加完毕业典礼的第二天,就到了陌生的城市,直接入职。
我从未想过这个梦想会这么快地实现,因为在我长到25岁的时候,身边还没有一个人做电视。可因为是梦想,因为你知道它就是用来实现的,所以当有一点机会的苗头出现时,你才会懂得赶紧抓住,你才敢于在自己什么都不会的时候,隐忍地韬光养晦,接受挑战。
3
我的第二个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
同样地,在我二十四岁的时候,我身边没有一个人是作家。从小到大,有无数的人对我说过他的梦想是成为作家;从小到大,也有无数的人切切实实为这个梦想努力过,但最后还是放弃了。
当你觉得梦想遥不可及,只是挂在未来天空的月亮时,你很难持续地去付出。人都是看到希望,或者相信会有结果,才会义无反顾。
而我笔耕不辍多年,终于出版了自己的书,不是我幸运,只是因为我是一个相信白日梦的人。我相信心想事成,所以愿意为此持续努力。
我的第三个梦想是成为一名演说家。所以,当很多作者因为做分享会很累而不愿去做时,我心甘情愿地接受出版社给我安排的一切活动,为的就是锻炼自己的分享能力。
去年从山东老家要去厦门参加一场活动,那天早上突降大雪,父母极力劝阻,虽然我心里也是一万个担心路途的安全,还是打了四个小时的车去了机场。幸运的是,航班正常,顺利完成了那场活动。
回来后,父母有些怨气,觉得不理解。我说:你们都不知道这种机会是多么的难得,有一次就必须得抓住,虽然那场演讲只有20分钟。
后来,我开设了写作课和阅读课。出发点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我想训练自己的分享能力。过去的半年,每个周末都在上课,很多时候说话说到嘴巴两侧的肌肉疼。有天,一位学员说:真佩服你这么能说。我回应他:希望有一天,你能用“你讲得真好”来赞美我。
至于这个梦想,什么时候能够实现,或者什么时候能够有一个里程碑的事件出现,我没有打算,也不清楚,我只是已经为此坚持了三年。因为坚信它终会实现,所以我不着急,一直在等风来。
4
当然,作为一个“胃口大”的人,我还有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第十个梦想,也许以后还会有更多。但我不会觉得有压力,因为“梦想实现”是有繁殖能力的。当你能实现第一个梦想,那实现第二个梦想的难度系数就会降低一些,第三个就会降低得更多。梦想实现越多,实现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完成自我的蜕变。因为相信梦想,所以你变成了一个相信自己的人。
期盼慢一点,给运气一点时间
文/雪之夏
01
写作群里,大家谈到了退稿信。
有人在收到退稿后,越挫越勇;有人却渐渐放弃了写作。
一个不断突破自己的作者说,他见一些杂志约稿函说每稿必回,垃圾稿和有劣迹史的作者除外,结果他的投稿没收到回应。
他心下想,他没发过稿,自然不存在劣迹史,那就是说,自己写出来的稿子是垃圾。
这个想法令他很不爽,于是他加把劲,又写了一堆自称垃圾的东西。
那时,他刚离婚不久,父亲重病躺在医院里,他一边忙工作,一边抽空照顾父亲,还要看孩子。
他无数次想过放弃,不只是写作,还有工作。
累的时候,他什么都想放弃。
每一次从梦中醒来,他都会问自己,是不是已经到了绝境,再没有改变的可能
仔细想一想,似乎没有。
于是他继续坚持。
父亲的病不见起色,投稿依旧石沉大海。
他不知道自己写了多少稿子,又在多少个日夜里自行疗伤。
原先想靠写作多挣点经济来源的想法,渐渐变成了抒发自己。
也许,对身处困境的人来说,写作是最好的疗愈方式。
就这样,他又坚持了半年多。
儿子见他忙,很是乖巧。
父亲有母亲照顾,他也渐渐放下心,只专心写作。
他不记得自己写了多少垃圾稿,只知道自己利用了所有可利用的时间,要么写,要么研究杂志的用稿风格。
就这样,编辑慢慢有了回应,即便仍会收到退稿通知,但和最初的情况比起来,已经好多了。
02
不知是心态的转变带来了运气的转变还是什么,当他度过了写作上的瓶颈期以后,父亲的病也渐渐有了好转的迹象。
有一天,他正在写和父亲相关的童年记忆,忽然收到了第一篇稿的过审通知。
那个他以为被编辑当做垃圾处理的稿子,那个令他在困境中感觉绝望的稿子,居然奇迹般地通过了。
编辑加他为好友时,跟他道歉说,稿子被他看漏了。
虽说一个月内给回复,但当时他并没有看到那篇稿件。
是后来缺稿,才又去邮箱里找,这才发现了他的稿子。
编辑说,他的稿子质量不错,尤其是风格,和杂志非常相符。
他听后哭笑不得。只感叹,还好自己没放弃。甚至在最绝望的时候,他也没否认自己,觉得自己不行。
编辑后来看了他的许多稿子,发现都很不错,并跟他分析说,他的某些稿子,之所以一直不能通过,是因为风格不对,而不是他写得不好。写之前,至少要先研究好杂志的用稿风格,再做出相应的改变。
当然,只是这样还不够,还需要给运气留一点时间。
最好的办法是,给自己信心,持续不断地写。不必刻意等待想要的结果,只用保留期待,并延长这份期待就够了。这样,即使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也会收获其它。
03
身边有个男生,每次追女孩,总在一开始拼命付出。
早中晚地问候,一有空就约对方吃饭看电影。
才一个月不到,就急着和对方确定关系。
可人家姑娘才刚刚对他产生好感,希望节奏可以慢一点,再多了解。
可他耐不住性子了,觉得对方如果真的喜欢他的话,肯定会答应。
于是,他很快便放弃。
姑娘原本还在犹豫,一看这情形,自然闭口不提。
姑娘觉得,他连思考的空间都不留给她,这样急于求成,想必得到后也不会有多珍惜。
而他呢,一次次碰壁,付出了时间和金钱不说,还越来越没自信。
这就变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原本是不够自信,才不想过多等待,于是急于求成。
可当他迫不及待地求得一个结果时,结果往往令自己失望,这就进一步打击到自己的自信,也就变得更加焦虑,容易放弃。
一个收到过几十封退稿的姑娘说,如果只看退稿,她可能早就放弃了。
这么久以来,之所以会坚持下去,是因为在写稿的过程中,她渐渐找到了抒发自己的乐趣。
当自己不那么功利地期待马上得到结果时,反而能更好地投入,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东西。
实际上,当她这样做之后,没多久,她就收到了过稿通知。
期望太多的时候,就会为得不到回报而苦恼,但如果没有期望,又会失去继续的动力。
有时候,期盼慢一点,给运气留一点时间,反而能得到最好的回应。
04
一位摄影师朋友说,他曾为了拍摄日出等待了一个星期。
在这个星期里,他随时准备好将眼前的美景定格。
可天公不作美,他等了又等,一整个星期都是大雨。
即便天气预报说是晴天,也会在半夜下起雨来,第二天什么都看不到。
眼看着回程日期近了,他越来越焦虑。
可望着下不完的雨,似乎除了放弃,已经别无它法。
就这样,他睡着了。
等他再次醒来时,他看到了从未见过的日出。
也许因为大雨洗净了空气,所以霞光得到了最美的呈现。
墨菲定律中,有一条史华兹论断。
说两只小鸟在天空飞翔,一只小鸟不幸折断了翅膀,只好停下来休息。另一只小鸟独自前行。断翅的小鸟正哀叹自己的不幸,却看见自己那飞远的小伙伴被猎枪击落。
心理分析说,所有“不幸的事件”,只有在我们认为它不幸时,才会真的发展成不幸的事件。
好运就像一根看不见、摸不到的绳索牵引着我们。
在生命的时间轴上,充满了变数。
在等不到自己期盼的回应时,不妨换一种心态,给运气留一点时间,让它充分地发酵,直到它真正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