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承载着人们对宽裕殷实、安康幸福生活的期许与向往。
千百年来,小康的表述与内涵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开放30余年来的发展,正是一个中国小康蓝图由远及近的过程:曾经,“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小康生活;曾经,“新三件”替代“老三件”是小康的明显标志。
当小康梦与现实渐行渐近,历史,总是在重要的时刻标注下鲜明印记。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集结号,当前长沙火热开展的“六个走在前列”大竞赛中,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的目标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倒计时已经开启,早已踏上这一气势磅礴征程的长沙,将迎来怎样壮美的小康图景目前,我们离全面小康还有多远要实现目标还有哪些功课要做连日来,记者行城区、入乡村、步街巷,感受变化、感寻差距、感知路径。
23项指标中近2/3已达全面小康标准
——全面小康正和我们渐行渐近
这只是浏阳市柏加镇村民王旭东最平常的一天。
清晨7时,王旭东出现在自家的10余亩苗木生产基地内。和工人们一起浇水、培土、修枝,穿行在绿意葱茏的苗木林中,感受着一旁花圃里月季、木槿的争奇斗艳,王旭东觉得身心都轻快起来。
上午9时,王旭东一般会通过电话与客户交流联络,不经意间一笔樟树苗销售单就被敲定。有空他还会上上网浏览一下信息,了解最新市场行情。
临近中午,王旭东来到镇上,老婆在这里开了一家小店。夫妻俩一起招呼下生意,和从店旁经过的乡亲们聊聊天,时间过得也蛮快。
下午,王旭东出现在自家位于镇上的门面前。“我打算开家饭店,这段时间正忙着装修咧!”操起工具,王旭东得意地露上两手,很快就忙得满头大汗。
20年间自家经济收入的那些数字,王旭东说“没账本,全记在脑袋里”!1990年刚结婚时,王旭东全家靠种田一年收入不到1万元;1994年到1996 年,承包了十几亩地种起西瓜的他,每年能挣个两三万元;2000年后,王旭东办起了苗木基地,2005年以后更是规模扩张,年收入也从七八万元到了十元万、二十万元。如今呢王旭东伸出三个手指:“我和老婆加起来,一年挣的已经超过30万元!”
王旭东的奋斗史,只是长沙先行先富小康农民的一个缩影。而王旭东所感知的小康图景,同样也有现实的数据作为佐证。
“国家统计局2008年发布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这套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六大类 23项指标组成。照此方案,目前已测算出的2011年长沙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6.2%,正在测算中的2012年实现程度预计可达97%。”长沙市统计局局长刘金文高兴地说,这一实现程度不仅在全省领先,而且高于全国2011年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全面小康指标六大板块中,长沙有哪些方面走在前列“目前,长沙的社会和谐、生活质量两大板块实现程度已达100%,其余四大类也均达到90%以上。 23项小类指标中,已有包括人均GDP、失业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在内的16项指标达到了全面小康标准。”刘金文同样用数据说话。
看似简单的100%背后,实则内涵丰富:“社会和谐”板块里,城乡居民收入比、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等都是监测指标;“生活质量” 板块中,更是将居民人均支配收入、人均住房使用面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平均预期寿命等都纳入其中。这些贴近你我生活的指标都100%实现,意味着长沙在朝着全面小康奔跑的过程中,人民群众不仅是亲历者、见证者,更是获益者。
“近年来长沙着力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经济总量五年进四位,居省会城市第七;通过加大民生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救助制度,城乡一体化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去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0288元和15057元;而就业优先战略的实施,城乡义务教育‘一费制’全免的出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突破等,更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全面小康正朝我们渐行渐近!”刘金文表示,按此发展趋势,长沙有望在2017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娱乐之都,为何遭遇居民文教娱乐支出偏低
——三大指标成全面小康“短板”
逐梦全面小康的历程,是经济社会不断创新创富的过程,是先进文化不断吐纳生成的过程,是百姓谋求殷实安定、感受阳光尊严的过程,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咏叹的过程。
然而“木桶理论”告诉我们,决定木桶盛水量的不是围起木桶最长的那块板,而是最短的那块。那么,长沙冲刺全面小康的“短板”在哪
“从监测报告可以看出,目前长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R 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以及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这三项指标的实现程度均低于85%。”刘金文说。
“这些指标是全面小康的重要路标,比如R D,相对GDP来说,也许绝大多数老百姓感到很陌生。但是这三个字母跟我们的生活却息息相关。”刘金文用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社会经济发展是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那么,R D经费支出就是让机器不断提速的新型燃料。这项指标偏低,说明目前长沙科技创新能力还需加强,科技创新投入还需加大,才能推动更持续的发展。
在上海,每10元GDP中就有6元由服务业创造,由此也奠定了它的国际大都会地位。然而,近年来长沙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相较于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逐步提高,第三产业2012年只占GDP比重的近40%,距离小康目标还有差距,“长沙提升第三产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应该力度更大、步子更快!”刘金文说。
在长沙多元的城市属性中,文化娱乐的特质犹显鲜明。夜幕降临、霓虹闪烁,你可以去田汉大剧院一站式感受到美国百老汇的古老风格、法国丽都的时尚魅影以及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可去琴岛欣赏雅俗共赏的亲民表演,抑或是走进解放西路酒吧街、化龙池清吧街,充分感受到长沙成熟与年轻的融合、本土与海派的冲撞。而每周六晚,点亮城市夜空的橘洲焰火,更将山水洲城装点得风姿绰约。
长沙“娱乐之都”的称号蜚声全国。然而,一个数据却足以引起繁华背后的深思:2011年长沙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11.5%,小康目标实现程度仅为72%,预计2012年实现程度也在80%以下,是所有监测指标中最低的一项。
“以前下班后出去玩,大多是进歌厅、泡酒吧、看电影,现在还是这‘老三篇’,兴趣自然就少了些。”开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曹清明是朋友中的乐玩族,新的休闲娱乐方式总少不了他来尝试。他分析,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的持续走低,一是因为像电视、影碟机、音响等文化娱乐用品,目前在居民家庭中已很普及,后继消费乏力;二是虽然有旅游、健身热拉动,但目前文化娱乐创新市场的培育有限,特别是前沿文化和高端文化对消费的引导不够,此方面应加强,才能对消费者产生更强大的吸引力。
创作了《小康之路》的著名作家杨守松曾说,经济是基础,文化是内涵。经济是形,文化是神,形神兼备,才能无往而不胜。如何在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实现民众精神上的小康、思想文化上的小康,长沙任重道远。
提升民生质量、填补城乡鸿沟、缩小区域差距
——全面小康是所有人群的小康
全面小康社会、惬意小康生活到底是什么模样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知与期待。
你梦中萦绕的可能是房子更大、票子更多;我孜孜以求的可能是老了不用愁,病了不用怕;他衷心期盼的可能是山更青、水更绿,鸟语花香诗意而居。
“以前住的是低矮的两层小楼,现在搬进9楼160平方米的宽敞大房,房子越住越高,我们的生活也会节节高!”走在全省首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农民安置房项目——芙蓉区“东岸梅园”小区里,47岁的湛建伟怎么也看不够。如果不是有人介绍,你很难相信这里竟是一处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区:简欧风格的电梯高楼、现代智能的电子门禁、曲径通幽的绿地花园、功能完善的配套服务……“社区还经常为我们举办创业培训班、读书喜乐会,日子变充实,生活更乐呵!”湛建伟说。
但在同一个城市,市民肖理清的生活里,叹息远比笑声要多。肖理清一家如今租住在河西一间20平方米的简陋小屋里,丈夫车祸落下残疾,女儿还在上大学,全家生活的重担落在肖理清羸弱的肩头上。在家加工手工艺品出售,偶尔在外打点零工,日子清苦但幸好有信念在支撑:“我们就盼着孩子早点毕业,有份稳定收入补贴家用,生活总会慢慢好起来!”
而记者在乡村采访时发现,相较于城区,农村的全面小康实现之路更应寻求突破。在一些村庄,仍以传统农业作为主要产业,发展步伐缓慢、居民收入偏低、社会保障力度不够、文化服务内容单薄等现象较为突出,而农村的人才“瓶颈”同样亟需破解。
“全面小康,关键在于‘全’。”市政协顾问,湖南师大教授、博导周秋光表示,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只是小康的基本要求,对长沙而言,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更是着力要点。“小康既有量的标准,更有质的追求,尤其体现在民生质量的提升,医疗、教育、交通、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都有可能影响到全面小康实现。”周秋光毫不讳言,在这些领域,长沙还有许多难题待解:行车城区,常会遇到堵和塞;看病就业,依旧存在难和贵;低收入人群生活保障问题的解决,还需更完善。
“全面小康,应该是所有人群的小康。”周秋光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小康不小康,主要看老乡。“要以产业化带动农村发展,以多样化促进农民增收,做强一批有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投资性、经营性收入,同时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改造,充实农村公共文化队伍,让更多人富起来、乐起来。”
全面小康,意味着均衡,意味着和谐。提升民生质量、填补城乡鸿沟、缩小区域差距,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幸福温暖,正是全面小康最美好的光辉所在。
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让生态美景如影随形
——全面小康是人与自然和谐起舞的小康
绿色长沙、美丽星城,是和谐小康的生态诉求。
登高俯望,成片的绿色是长沙城的主色调。橘子洲、岳麓山、烈士公园、梅溪湖……一处处城市绿肺串联成一幅生态长轴;行步街巷,一个个社区公园在家门口美丽绽放,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滨水而行,风光锦带串联醉人美景,长沙客厅成为百姓舞台。
近年来,长沙在做好节能减排“减法”的同时,也不断做好生态建设的“加法”。小康监测报告显示,目前长沙环境质量指数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达96.6%,耕地面积指数更实现100%。越来越多的绿色,正渗入城市的肌理,伴随着城市的脉动,古城长沙青春勃发。
然而记者在行走部分河道的城区段时,不和谐画面也跃入眼帘:一些排污口污水奔涌、直排河道。当黑色污水裹挟着垃圾漂浮河面,流水叹息,诉说几多爱与哀愁。
如何在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浪花一路飞奔时,还能留下山的厚重、水的灵动在全国率先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的江苏省,2005年底就已全面达标的昆山,无疑给出了最佳答案。上世纪80年代的昆山还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在经历了2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昆山和许多经济发达地区一样,面临着土地、环境等一系列瓶颈制约。昆山通过实施“绿色细胞”创建工程、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在生态环境建设上独辟蹊径。除沿路、沿湖、沿河电线面“见缝插绿”外,傀儡湖生态水源保护工程更是昆山人修复生态的代表作:三年时间退塘还湖、退渔还湖、退窑还湖,傀儡湖长大了二分之一。生态蝶变成为昆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倍增器”,全面小康的“昆山样本”由此写就。
而记者也了解到,目前长沙已出台对相关河流的污染治理方案,将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实现这些河道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
全面小康,是山水洲城同呼吸、共迈步的小康,是人与自然和谐起舞的小康。可以预见,随着长沙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发展绿色经济的有效途径,积极倡导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诗意栖居”将成为更多人的生活实景。
让经济社会活力发展、让百姓生活和谐和美、让民主法治阳光普照、让生态美景如影随形——长沙,必将在时代的坐标上,写就属于自己的“小康发展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