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高产能的重要手段,一直得到各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先后发文强调土地整治既要注重耕地数量、更要重视耕地质量,明确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要先评定等级再验收,规定耕地质量等级作为调整完善规划、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用地审批和补充耕地审查的重要依据等。因此,开展“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技术方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作为全市土地整治管理责任单位,为顺应技术发展和管理需要,依托市高产农田建设管理中心和市国土规划信息中心,率先在湖北省提出了“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技术方法研究”课题,获得了湖北省国土资源厅“2015年国土资源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立项批准,课题“实施方案和预算”于2015年5月通过了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专家审查。
“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技术方法研究”课题是在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地区土壤地质调查测评分析、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等成果基础上,基于区域禀赋和土地整治项目特点开展的评价方法创新工作。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农村土地整治和耕地质量评价政策、理论、方法等的深入研究,提出一套完整的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技术方法体系,为土地整治前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提供依据,促进耕地数量与质量“双保”目标实现。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研究基于土地整治工程作用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土地整治工程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响应机理;二是研究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评价因子信息获取与量化技术,提出基于土地整治工程的评价指标值变化识别和获取,建立评价因子量化模型;三是研究基于土地整治工程作用的土地利用与土地经济系数测算模型,提出土地整治后项目区耕地的投入、产出测度方法和修正方法;四是研究成果整合技术,提炼一套适用于武汉市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技术方法体系,开发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软件,辅助项目竣工后耕地质量等别智能化评价。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一个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指标体系,一套评价指标值变化识别与获取技术方法,一类耕地投入、产出测度方法和两类土地利用、土地经济系数测算模型以及一套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系统软件。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评审专家意见,紧跟技术发展和政策法规,整合技术和管理资源,结合日常土地整治管理工作,扎实开展课题实施和示范试点,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