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在京接受媒体集中采访。特派记者石祯专 摄
议案要点
●研究建设武汉-九江、九江-合肥、长沙-南昌等城际铁路和武汉-合肥高铁改造,在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四省会城市建设铁路大型互乘站,形成环状快速铁路网,构建四市互达2小时经济圈。
●建议将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列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城市。
星辰在线—长沙新闻网3月7日北京讯随着长沙与武汉、合肥、南昌牵手,长江中游城市群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我们建议尽快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培育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昨日,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在接受媒体集中采访时表示,四个城市将在全国两会上提交议案,呼吁国家给予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特别的扶持政策。
优势:“四朵金花”各具魅力
张剑飞表示,随着我国发展重点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相对较快的地区,已形成以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武汉城市圈为主体的城市集群。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分别担当着四省区域城市集群的“龙头”,且具备广泛的合作基础。“长江将湘、鄂、皖、赣四省连在一起,在地域上是一衣带水,文化上则是一脉相承。”张剑飞说,四座城市有各自特点,如武汉的钢铁、装备制造、光电子产业发达;长沙侧重于工程机械、新材料;南昌发展光电光伏、大飞机及零部件;合肥则侧重家电、化工及新型建材等。四座城市应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有效对接,避免盲目扩大规模、重复生产,应当扬长避短,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格局,使四座城市成为长江中游绚丽多姿、各具魅力的“四朵金花”。
交通:四城打造“2小时快速交通圈”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现在从长沙坐高铁到武汉最快1小时18分,今后,长沙有望与合肥、南昌、武汉实现2小时内互达。
“加大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昨日,记者在这份议案中看到,四城市建议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纳入国家正在制定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加大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
“建议提出,要大力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高速铁路网、城际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航空客运网的建设。”具体来说,将研究建设武汉-九江、九江-合肥、长沙-南昌等城际铁路和武汉-合肥高铁改造,在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四省会城市建设铁路大型互乘站,形成环状快速铁路网,构建四市互达2小时经济圈。同时,还将形成以武汉为枢纽港,长沙、合肥、南昌为内河航运中心的长江中游航运网络。
生态:城市群探索试点“环境税”
“支持城市群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议案建议将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列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城市。
城市群将探索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性价格、财政政策,支持城市群开展环境税,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节能量交易等试点。支持城市群实施流域、湖泊、湿地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编制长江中下游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加强水利建设,提高生态安全保障水平。
新型城镇化: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建议在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开展扩大内需长效机制试点,支持城市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区域合作发展的产业支撑。”议案建议在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布局上向长江中游城市群倾斜,支持城市群吸引国际资本和承接产业转移,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实行15%的企业所得税率。在城市群实行国家城区老工业基地改造政策;推动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跨省域发展,打造一批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群。
目前,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四个城市的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9.4%、66.4%、68.2%和72%。议案建议将长江中游城市群确定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支持城市群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开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试点。赋予城市群在新型城镇化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户籍、土地、财税、住房、教育、社会保障、建设投入机制改革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
全民行动,打一场环境保护战
张剑飞在京接受媒体集中采访畅谈“城市病”、环境保护等热点话题
“清洁的水、蔚蓝的天、宜居的环境是每个市民的追求。”张剑飞在京接受国内媒体集中采访,畅谈长沙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话题,强调要加强环境保护。图为去年7月底长沙城出现的让人心动的蓝天白云的场景。 李锋 摄
特派记者 舒薇
我们对住房设定的目标是让所有人“住有所居”,不让任何人流离失所;
“城市病”不是必然,一个良好的规划,是解决“城市病”最有效的途径;
……
直面问题,坦诚率真。昨日,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在京接受国内媒体集中采访,畅谈长沙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房地产调控、民生改善等话题。
谈住房
让所有人“住有所居”
“房产是记者每年必问的问题,也是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张剑飞对此表示,我们对房地产设定的目标是让所有人实现“住有所居”,不让任何人流离失所。
“如果你资金充足,可以去买房;如果你的资金不够,可以租房。”张剑飞说,当前房产有高端市场,也有普通的商品房市场,还有保障性住房。“安居乐业是老百姓最大的愿望。”张剑飞表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外来务工人员以及中低收入家庭和特困家庭没有房住的问题,圆这部分人的“安居梦”。
当前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张剑飞认为,“财产不能都以房子的形式存在,如果是大量的房子闲置的话,就会造成社会财富的浪费。”
谈环境保护
要坚持不破坏、少影响
“人们对生活品质、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清洁的水、蔚蓝的天、宜居的环境是每个市民的追求。”谈到环境保护,张剑飞说,我们连续实施“长沙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就是对人民群众期待的一种回应。
张剑飞说,目前,长沙建立了餐厨垃圾的收集系统,餐厨垃圾处理步入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轨道。
“对于环境保护,我们要坚持‘不破坏,少影响’的原则。”环境保护,千万不要说先破坏了,再去恢复,环境保护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放松。
“建议国家迅速行动起来,打一场环境保护战。”张剑飞表示,这既是长沙发展的体会,也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
谈“城市病” 好规划是“治病”有效途径
城市拥堵、环境污染……一些“城市病”困扰着城市发展。
“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我们要做的是趋利避害。”张剑飞认为,“城市病”并不是必然的,一个良好的规划,是解决“城市病”最有效的途径。
“很多人说法国人身材好,其实,巴黎人很喜欢走路,他们的日常生活可以实现在步行范围内。”他举例说,我们现在提倡一种混合用地模式。过去,大家一想到城市建设,往往就想到曼哈顿的高楼大厦,想到东京,想到中央商务区CBD。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上班时间大家都到中央商务区去,下班时间大家都回到住处的“潮汐式”交通方式,上午赶潮、下午退潮。那么,我们促进混合用地,就是在同一个片区里面既有住宅、有商业,也有宾馆、有写字楼。这样的话,尽可能地在步行范围内就能解决交通问题。
交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靠科学技术、交通管理知识等一起来协调解决,他还建议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缓解出行需求。
谈创新 创新是城市发展第一动力
“大家都知道,这两年全球经济增速都在放缓,中国也不例外,我们一直在强调加大投资,扩大内需,但这不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张剑飞看来,创新是当前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
张剑飞讲起了苹果和三星两个手机品牌的竞争故事:“苹果的市值很高,很多人愿意花钱买它的产品,因为它的每一款产品都有让人出乎意料的亮点,这一切都是依靠技术创新。”张剑飞认为,苹果的技术创新,能够使其获得“垄断利润”。不过,随着三星手机销量的增长,苹果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旦失去它,企业也就失去了竞争优势。”张剑飞说,对于地方经济发展而言,创新的地位也是如此。我们一定要加强科技创新,并将这种创新转化成产业成果,形成经济增长力。科技创新还需依靠机制的创新,要形成政府、企业、个人的全面创新,而不能仅仅依靠科研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