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09年披露进入高峰期,日前公布的2009年显示,该公司备受市场关注的投资收益出现大幅增长:实现总投资收益率4.8%,同比增长33.3%;总投资收益139.24亿元,同比增长50.8%。
2009年上半年,A股市场一路在犹豫和质疑声中逐步上扬,市场走势低迷,约5200亿元资金的投资管理人——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如何走过上半年投资之路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平安股份有限公司副首席投资执行官、平安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兼CEO陈德贤。
时、势,投资
谈起今年以来的投资之路,陈德贤颇多感慨,“近几年国内外资本市场跌宕起伏,经历了罕见的巨幅波动,也经历着全球金融危机,这对我们资产管理机构极具挑战性,但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毕竟没有经过风浪的舵手不会是好舵手。”
“我们的投资基于对宏观趋势的准确把握,平安资产管理公司专注于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而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则专职于海外资本市场投资。”身兼平安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的陈德贤介绍说,“这样"双剑合璧"的投资架构,可在更广阔的市场领域中为客户寻找与其投资需求相匹配的投资标的。2008年,我们在判断中国难以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幸免时,迅速减持了权益资产,同时用最快速度最大限度地加仓,把握了债券牛市,为近5000亿资产赢得了理想的基础投资回报。2009年上半年,我们在判断中国经济复苏趋势确立后,及时加仓与A股,为客户把握了股市大幅反弹的赢利机会。”
——访平安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兼CEO陈德贤
平安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兼CEO 陈德贤
深刻理解客户需求
陈德贤介绍说,“平安资产目前负责投资管理的资金来自于内外部众多客户,每个客户资金的资产负债匹配、收益风险要求都迥然不同。我们始终坚持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理念,首要一点就是要以客户为中心,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深刻理解客户需求。”
“我们一直在追求做得更好!”陈德贤充满信心地说,“我们的投资覆盖、债券、、货币市场、市场以及基建投资、股权投资等资本市场与非资本市场的各个领域,这使得我们能够在最广大空间为客户捕捉最有利的投资机会。”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记者从公开信息了解到,2008年12月,平安的寿险资金独家参与了非公开发行,以近140亿元认购5000万股,成为的战略投资者。按云南白药6月底收盘价35元计算,短短6个月,该笔投资的账面收益率已超过25%。据了解,这项投资就是平安资产的“手笔”。让我们看一下这笔投资的市场背景——2008年末,正是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A股市场历时1年的连续下跌,市场人气极度涣散的时候。作为专业机构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把握、与客户资金投资目标的结合在这个项目中得到充分体现:云南白药是发展前景良好的著名中药类上市公司,稳定的业绩回报与寿险资金安全性高、周期长、收益稳定的投资需求吻合度很高。战略入股后,云南白药新项目实施又将进一步提高其,投资收益也因此更有保障。管中窥豹,平安资产为客户“量体裁衣”的投资能力可见一斑。
独树一帜的投资管理体系
客户需求要转化为投资目标,并顺利实现,这个过程对资产管理机构的业务平台有极高的要求。
作为一位曾在多家知名国际资产管理机构任职、拥有20多年投资及管理经验的资深国际投资专家,陈德贤清醒地认识到,要成为资产管理行业的佼佼者,建设领先行业的业务平台,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陈德贤对资产管理行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是:“投资能力+运营能力。投资能力是公司发展的根本,运营能力则是投资能力得以实现的保障。”
以投资管理为例,陈德贤介绍说,平安资产目前管理资金规模约5200亿元,如此庞大资金规模的高效运作,顺利实现投资目标,得益于平安资产独有的“矩阵式投资管理”体系。
一般来说,在很多中小投资机构,投资经理既要管资产配置,也要管个股、个券的具体投资,还要考虑账户的风险控制。而这些,平安资产是依靠严密的专业化投资体系来完成的,就象一台精密的机器,各部件相互独立又紧密咬合,协同运作。具体来说,投资经理们只负责大类资产的配置管理,集中精力分析思考,确定权益、债券、现金等各类资产占比,并设定具体的细项投资指标。指令下达到各品种投资部门——权益部、固定收益部、基金部、量化投资部严格遵照投资经理设定的各项指标,精选个股、个券与基金品种等等。与此同时,风险管理、信用评估等部门也随时保持着对每个组合、账户的跟踪,及时提出风险警示,为投资保驾护航。
“有人说投资需要精确的数据,有人说投资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有人说投资像一门艺术,然而我更加相信,投资是科学、是艺术、也是哲学。我们要研究的不仅仅是基本面、技术面,还要研究"人",研究"人性",研究群体的思想与行为,研究历史与哲学。”陈德贤意味深长地说,窗外,阳光依然灿烂。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