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授予温州市“中国鞋都”荣誉称号,之后5年,温州鞋业高歌猛进,成为了中国鞋业的先锋。然而,在2009年,与温州“霸力”灰飞烟灭相对照的是广州百丽上市的一路凯歌,安踏上市后在运动鞋市场的一帆风顺,达芙妮、李宁、双星扶摇直上。今天,百丽国际近200亿的年销售额几乎对等了温州前30名内销鞋企的总销售额,曾经叱咤风云的温州鞋业犹如美人迟暮,在她蹒跚的步履中很难再见昔日的风光。当务之急,如何去除温州鞋业疾速“老化”的病根使温州鞋业再现昔日辉煌——
突破“管理家族化” 构筑鞋企运营力
纵观温州鞋业,家族成员不仅仅是鞋企的所有者也是经营者,鞋企的经营运作完全靠血缘、亲缘、地缘纽带维系。据调查,温州市鞋企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离的企业占50%以上,温州鞋企在初创阶段,管理者大权在握,独断决策,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家族式管理的局限性就越来越突出:1、家长式的独断专横决策导致鞋企投资的随意性与非持续性。2、没有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很难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3、家族意识和制度化的企业规范矛盾日益加剧,企业的命运全部押在老板的个人素质上。
老板意志是温州鞋企兴衰的关节点,这一点在高速发展信息化时代恰恰是温州鞋企最要命的缺憾。一个人有多少智慧三个臭皮匠还赛过诸葛亮呢!一些温州鞋老板很现实,讲实际,对“虚”的东西或不屑一顾或知之甚少,甚至认为企划部、人力资源部、行政部、宣传部都可以从鞋企编制中删去,只要有生产销售队伍就行了,其他的都可以借助咨询公司和广告公司来完成。但那些“站得高看得远”的咨询公司有多少时间渗透到温州鞋企的经营细胞中他们会不会全神贯注地理解你的企业试想,把身家性命都押在外公司上,这样的鞋企能走多久
所以,温州鞋业要突破“管理家族化”,首先必须提高鞋老板的文化素养,创新其经营意识;其二,吸收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结合企业的实际,不断进行管理创新,规范企业制度,改变“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小作坊思想,实现制度化管理;其三,充分凝集企业的集体智慧,发挥企业精神的战斗力量,激活和调动员工的创业积极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