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江西在该奖项的零突破,系今年全国唯一一个技术发明一等奖
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南昌大学、晶能光电有限公司、中节能晶和照明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这是我省首个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项目,也是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颁发的唯一一个技术发明一等奖。
在半导体照明领域存在三条LED技术路线,分别是蓝宝石衬底、碳化硅衬底和硅衬底LED技术路线。其中,前两条技术路线分别是以日本和美国为主发展起来的。此次获奖的硅衬底LED技术从南昌大学诞生,晶能光电投巨资持续研发并产业化,并经晶和照明等众多企业应用推广,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该项目脱颖而出,成为2015年度唯一一个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是国家层面对该技术创新和应用的高度肯定。据了解,该项目主要完成人包括晶能光电联合创始人、南昌大学副校长江风益,晶能光电副总裁孙钱,晶能光电联合创始人、CEO及晶和照明创始人王敏等人。
众所周知,硅衬底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且具有原材料成本低廉、晶圆尺寸大等优点,在硅衬底上制备氮化镓基LED一直是业界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由于相关技术问题长期未能解决,致使业界普遍认为,在硅衬底上制备高光效氮化镓基LED是不可能的。以江风益为首的研发团队率先攻克了这个世界性难题,在南昌大学实验室研发出具有原创知识产权的硅衬底LED技术。2006年,该技术获得金沙江等知名创投的A轮投资,江风益和王敏联合创立晶能光电,专注于硅衬底LED技术的产业化。该项目还陆续获得新加坡淡马锡牵头的B轮融资、国际金融公司牵头的C轮融资以及亚太资源牵头的D轮融资支持。同时,晶能光电在金沙江等投资人的共同努力下,引进了赵汉民博士、孙钱博士等多名优秀海归人才共同奋斗,在全球率先成功实现硅衬底LED技术大规模产业化。
作为全球硅衬底LED技术的领导者,晶能光电用短短十年时间将一项实验室技术发展成为全球第三条蓝光LED技术路线,完成全球硅衬底LED专利布局。目前,晶能光电已经探索出一条以技术引进资本、以资本撬动产业的发展模式,通过产业链上、中、下游垂直布局,已形成拥有12家企业的硅衬底LED产业集群雏形,辐射带动效应明显。
据孙钱介绍,硅衬底LED技术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可望获得大尺寸外延片,以便结合集成电路6寸和8寸的装备以及成熟的产线组织和管理经验,进行大规模自动化制造,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使LED产品综合成本进一步大幅度降低,这或将影响全球LED行业,改变竞争格局。目前,围绕该项目已申请专利330多项,已授权专利147项,其中授权国际专利47项。这些专利将是构建中国LED产业知识产权池的基石,对我国的LED产业格局和产业安全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江风益说:“基于蓝光LED加荧光粉的照明技术路线,还只是一种过渡性技术方案。我们正努力攻关硅衬底黄光、绿光LED技术,将使无需荧光粉的LED照明技术成为现实。”
目前,晶能光电量产的硅衬底大功率LED发光效率已经超过160Lm/W,在同类产品中可与欧美日国际大厂水平相媲美,成功打破了国际大厂对高端大功率LED的垄断。凭借可靠性好、指向性好、高品质出光、性价比好等特点,硅衬底LED在大功率照明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在某些高端市场如车灯照明、移动照明等已经占据较大的份额;手机闪光灯已成功进入中兴、华为、联想等国内一线手机品牌,晶能光电现已成为国内出货量最大的公司。
王敏表示,硅衬底LED技术和晶能光电是国家创新战略的受益者,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晶能光电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在投资人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整合各方面资源,加快产业规模扩张的步伐。经过十年的发展,硅衬底LED技术和工艺已经成熟,公司在生产运营、销售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也有良好的积累,发展已经到了爆发的拐点。晶能光电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希望越来越多的资本和企业加入到硅衬底LED产业链中来,共筑LED的“中国芯,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