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保险咨询

从富通到深发展 张子欣详解“平安的两段恋情”

2018-03-03 深圳保险咨询

6月12日晚间,当一纸公告宣布将并购深圳发展银行,成为其第一大股东的时候,平安也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交易——一个涉资高达221亿元的交易。

将深发展收入囊中,对平安打造综合金融集团无疑起了里程碑式的意义,只是,在平安综合金融集团的银行系构建中,深发展并不是唯一的目标。从三年前竞购广东发展银行落败,到2007年底入股富通投资失利,再到现在入主深发展,深发展似乎只是平安打造金融集团的一颗“棋子”。

投资富通:初衷是为了技术

2007年,被认为是亚洲企业的“出海年”,当时的美国次债危机尚未见底,但是富通集团约486亿欧元的市值,以及稳居欧洲前15大国际金融机构的座次,还是让平安对海外投资的初次涉水充满了信心。然而,随着美国次债危机的进一步演化以及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风暴的最终暴发,富通的股价也一路走跌,平安不得不在2008年底对富通投资计提减值准备227.90亿元。

平安总经理张子欣于日前在接受CBN专访时,回顾起对富通投资时表示,平安当时投资富通,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为了避免单一经济体的周期风险,二是希望避免单一资本市场过于波动的风险,因此将近巨额资金投入到历史上股票市场波动较小的欧洲荷比卢地区去投资,整个过程中,平安聘请了国际最优秀的投行、中介机构和法律专家对富通所在行业、地区、国家以及周边国家各方面风险做了论证和评估,整个投资、调研、决策的过程是谨慎、理性的,然而此次金融危机的全球性、系统性风险却未能预见。

“当时投资富通,除了考虑到资金的资产负债匹配,平安更渴望的是获得富通的技术。”张子欣说,富通的银行是全世界做得很领先的,当时富通同意把整个系统传授给平安,但没想到结果却发生了全球性金融风暴,富通业务也因此被分拆出卖。

而在富通事件之后,平安内部也多次进行了检讨并总结了两条经验:在以后的投资决策中,要把全球性的、系统性的风险考虑在内;第二,单笔投资的金额要缩小,以减少单笔投资对集团整体利益的影响。

投资深发展:战略高于财务

虽然在富通投资上吃了亏,但做保险出身的平安,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做大业务的任何一次机会。在平安的既定战略中,保险、银行、资产管理“三驾马车”缺一不可,而平安旗下业务中“保险大、银行小”的现状,让平安不得不继续思考如何完成这场“三轮驱动”的革命。

1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
  • 添加到通讯录
  • 关注我的公众号

    请长按选择识别二维码

    即可保存到通讯录!

    关 闭

    你好,这是我的微名片!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