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君秀
一个年营收达数千亿、利润超百亿的金融巨头的副总,平时上下班搭乘地铁,使用“过时”的手帕减少使用纸巾,骑着自行车去旅行——他就是副总经理兼首席业务执行官李源祥,这位平安响当当的四号人物,近日被平安内部选为“低碳达人”。
8月份,沈阳一场由数十辆自行车队迎亲的时尚环保婚礼引起了轰动,新娘是平安辽宁分公司的一名员工,她用自己的行动来响应平安的低碳行动。
据了解,平安自2010年3月发起了以“绿色承诺 平安中国”为主题的“低碳100行动”,打造绿色金融自此拉开。继2010年在日常办公和经营中掀起低碳热潮之后,今年平安以等网络工具为助推,发动50万平安人以及网民加入,以说、写、拍多样形式秀出个人的低碳生活。平安将低碳从公司推向社会又一次获得了成功。“在平安,低碳工作和生活就是时尚,浪费和污染被视为不良行为,现在我看到那些浪费行为,就像看到别人乱丢垃圾一样难受!”平安一员工如此比喻。
低碳观念正在融入平安员工的心灵,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平安的经营和管理,并为平安的创新、进取等核心竞争力加码。据悉,2010年平安员工在水、电等能耗上较上年人均降低了约10%,业务用纸节约了上百吨。
在今年的低碳微博等网络活动中,平安代言人葛优、海清,知名经济学者、,NGO组织吴昌华、张世刚等展示了低碳语录,拉来名人明星助阵足见平安对低碳活动的重视。如果说去年是平安内部的低碳年,那么今年则是平安外部的低碳年,平安以其品牌的知名度和强大的资源向社会强力推进低碳概念,影响他人、影响社会成为平安低碳行动中的更高层次的升华。
在平安副董事长看来,平安在低碳上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重视,“对待低碳环保行动,我们等同于公司其他重大项目一样,严密地进行了项目策划、推广、运作等规划,力求从深度和广度上力求达到最佳、最大的效果,平安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社会责任。”
平安在倡导环保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如此评价:“平安将低碳经济和金融业务结合,发展绿色金融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同时,也意味着将企业社会责任与自己的核心业务及结合起来,这种可持续发展战略本身就是可持续的。”
绿色金融的先行者
经济观察报:作为服务行业的金融企业,本身就是低能耗的企业,平安为何还去大力推行低碳经营,打造绿色综合金融企业
孙建一:金融企业虽然是低排放企业,但是在低碳环保上仍然有文章可做。这两年来我们开展“低碳100行动”,不但节约能源,同时还促使我们在管理方面进一步规范和提升。节能减排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今后需面对的重大任务,作为负责任的企业我们理当走在前列,去履行应有的社会职责。
经济观察报:一次低碳行为不难,难在持之以恒,平安在这方面是否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障
孙建一:我们希望成为绿色综合金融企业的先行者,以此来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所以从一开始我们便将低碳作为重点、长期的工作来做。我们组建了专门的团队来负责此项工作,动员包括保险、银行、证券等所有业务单位来共同参与,并且纳入各子公司的绩效考核当中,以此来确保低碳行动一直贯穿下去,最终成为管理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公司内在的“气质”。
经济观察报:与其他金融企业比较,平安在低碳行动方面是否具有优势
孙建一:根本的优势在于公司的高度重视,一家企业是否可持续发展,其履行社会责任是重要因素之一。当然我们在低碳行动中,也发挥了自身的品牌优势和社会影响力来推进,另外我们的创新、进取优势也同样体现在低碳活动中,以争取获得最大的效果。我重点介绍一下我们在业内首创的移动展业模式。中国寿险业传统的展业模式是业务员需要准备无数的展业资料,去和客户见面,纸张的使用和消耗是很大量的。中国平安的MIT一站式移动展业平台,一张保单的承保时间由传统模式下的5天降低至现在的0.5小时,纸张消耗由40张缩减至4张,成功实现了为客户提供从到承保一站式便捷高效的服务,为社会节约了大量资源。MIT二代移动展业平台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更加便捷、灵活的支付方式,真正为客户带来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自推出该展业模式以来,有超过100万客户通过MIT获得保险保障。另外,我们今年利用了微博这一快速传播的方式,将系列活动放到这个平台上,影响力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上百万人加入到其中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只要用心去做,低碳行动真的能影响他人,提升企业,改变世界。
力求效果最大化
经济观察报:很多企业在企业内部有强制的节能规定,平安是硬性规定多一些,还是更重视软性的宣传
孙建一:在落实低碳行动方面,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使效果最大化,同时又能提升企业的管理和经营,科学管理、方便执行、人性化关怀是我们对行动贯穿的思考。平安在运营层面上积极营造“绿公司”、业务层面上努力建设“绿金融”、层面上投身参与“绿公益”,全方位多种方法共同推进低碳环保的目标。
经济观察报:公司在上述三个层面上的推进,最终是否实现了低碳减排,具体怎样达到效果
孙建一:我们在运营层面做“减法”,如在管理机制方面建立健全绩效体系,逐步建立碳管理平台,以实现节能减排,产生低碳的效应。比如,我们推行的无纸办公,在公司核保、核赔等方面近五年来共节约了近千吨纸张;我们办公能耗方面2010年比2009年降低了10%;在办公出差方面,我们同样推行绿色电子化办公,倡议各业务部门减少不必要的外地出差和会议机会,减少搭乘飞机而带来的碳排放。
在业务层面上,我们站在客户角度做“加法”,大力促进环境保护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如“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等。如保险业务方面,公司作为首家中资保险公司于2008年推出了“平安环境污染责任险”,2010年该险种承保笔数较2009年增长300%。在银行业务方面,我们严格按照国家产业调整的政策,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消耗性”的“两高一资”的企业制定严格的发放贷款指导原则,坚持绿色信贷。在投资方面,平安证券保荐的IPO项目倾向高附加值、低能耗的创新型企业,另外我们还投资了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而且,公司各项金融业务均鼓励客户使用电子单据、电子函件、电子对账单,以减少纸张的使用和投递运力。
在公益层面上,我们站在社会角度做“乘法”,为此我们举办了低碳车主活动,发动60万平安的VIP客户到贫困县——甘肃省定西通渭县种植了60万沙棘树苗,这也是我们“百万森林计划”行动的开始。
总之,我们对内从经营入手,对外以公益活动助推,中间利用业务纽带与客户对接,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牢固的网状式联结,组成一张巨大的低碳网络,而网络的每一处都发散出低碳效应,从而实现全方位推进,打造绿色综合金融企业的形象。
经济观察报:平安近年的低碳行动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低碳环保方面未来是否仍然能够保持前行的动力,是否有了新的想法
孙建一:低碳行动不但是我们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同时也对管理和经营有了促进和提升,所以我们仍在不断地完善,不断增加活动新的内容。已有的低碳行动有些已形成制度,有些已成为例行的常规活动,如继去年3月份50万平安人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之后,今年所有的平安人再次参与了该活动。实际上,低碳环保已成为了平安内在的“性格”,成为了平安的企业文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