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面对严峻的收入形势和日益增长的支出要求,市财政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主动作为,迎难而上,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实施主动融入珠三角总战略,抓住项目攻坚、城市提升、县域发展“三大主题”,牢固树立“大财政”观念,一手抓预算,一手抓融资,按照“抓支出、促发展、培税源、增收入”的工作思路,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谋划财源,推动各项改革,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全力支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千方百计为韶关振兴发展提供财力保障,财政各项工作亮点纷呈。一是全市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运行。面对经济下行和“营改增”、供给侧改革及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市财政局认真履职,多措并举抓收入,扭转了财政收入持续负增长的局面,实现了平稳增长。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5.04亿元,可比增长2.28%。曲江区财政收入突破8亿元。二是圆满完成上级各项考核任务。全市上划中央收入、省市共享“四税”收入均完成了上级考核任务,既对国家做出了贡献,也保障了地方利益。全市纳入GDP核算财政八项支出增长18.73%,超额完成增长15%的目标任务。三是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全市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资金达200.5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5%。投入省十件民生实事资金24.81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07.92%。四是减轻企业负担落到实处。积极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全年全市共为企业减负31.97亿元。五是投融资工作卓有成效。积极转变观念,把融资工作摆到与预算管理同样重要位置,将融资资金等同预算资金进行管理。建立政府投资项目成本控制工作机制,用最严格的方式来控制涉及财政资金项目成本,同时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制定偿债资金保障和安排方案。全年市级项目融资额度达415亿元。市本级共争取置换债券和新增债券已到位资金共47.34亿元。六是各项财政改革稳步推进。强化预算管理,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形成了“基本支出标准化、刚性项目支出保障化、零基预算项目编制精细化”的预算编制模式。理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机制,实行“管放结合”。推进事权与支出责任制度改革,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财随事走”的原则,对市级与浈江区、武江区多个领域开展试点,实现财权与事权相统一。
2017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将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严格执行《预算法》,认真落实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主动融入珠三角发展战略,强力推进“三大主题”工作、“三大重点”民生,抓好八大战略新兴产业建设,大力培植财源,壮大财政实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十三五”加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共享发展,统筹资金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突出抓好精准扶贫、教育现代化和卫生强市三项重点民生工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二是继续实施零基预算。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通过零基预算科学安排部门专项资金,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三是加强投融资工作。通过投融资改革增加基金收益,减少财政支出,为我市振兴发展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四是进一步细化债务管理。认真梳理当前债务状况和债务结构,制定偿债资金保障和安排方案,加强财政风险防控。五是想方设法增加财税收入。改变财政收入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益局面,充分用好乳源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韶关。
2017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履行职责,拼搏进取,务实创新,执行韶关“两会”的各项决议,确保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不断强化财政保障能力和效果,为韶关振兴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让全市人民更有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