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大兴,沿着永定河大堤前行,经过一片片的绿林,一个美丽的乡村——榆垡镇西麻各庄村如璞玉般显现在眼前。
干净的街道,整洁的广场,精致的廊亭,错落有致的村屋透着浓浓的古韵。古色古香,这是记者对这个小乡村的第一印象。而几年前的西麻各庄村可不是这样,没有特色果蔬,没有天然景致,一个普通的平原村,究竟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村支书张学东给出了答案:结对共建,文化进村,小村大变样。
几年前,区委宣传部与西麻各庄结对共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了起来。走基层、听民意、找问题……一次次下乡,找准群众痛点难点,找出村庄落后疾症,区委宣传部经过了一番努力。
“要想鼓起群众钱袋,就要从环境打造和素质提升做起。”按照区委宣传部的这个点子,西麻各庄着手村域环境改造,而环境改造的重点就在于嵌入文化元素,让村庄文化活动成为品牌活动。于是,西麻各庄悄然发生了变化……
进入街道,一条条新近修缮的党员路映入眼帘。每条党员路分割成一些片段,由村里的党员带领群众进行管理。每一片垃圾都有专人负责清理,每一个树枝都有专人负责修剪,在这里一切都有章可循。
走进这个村,感觉不一样。按照区委宣传部规划思路,这里打造了一片精美的文化墙。以“二十四孝”、弟子规、礼仪等为主题的传统文化相继印刻在西麻各庄的墙面上,以古今结合、情景并茂的形式向村民阐述文化真谛。这里成为了村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也是接受传统文化洗礼的最佳地点。
“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影响很大,我们怎么对待我们的父母,子女今后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每经过一处文化墙,西麻各庄村王慧就忍不住驻足。她深有感触,“希望用自己的行为让‘孝’字代代传承,成为儿子最好的老师。”
为了使乡风民风清朗起来,该村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印刻在墙上,树立新风正气,让良好的家风带动乡风民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通过抓文明建设,培育淳朴民风,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让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引领农村风尚。
而在村西边,一处雅致的小花园里,村民们在此休息聊天,不远处的村情展室修缮完毕。“这里将寄托新机场搬迁村民对故土的思念之情,用来陈列新机场11个拆迁村的老物件。”村支书张学东说。
不止是环境改善,该村还想出来了民俗旅游带动村子发展的好路子。将曾经的养鸡场重新翻修,装修成农家小院,借助特色饺子宴和村中滑雪场,吸引游客。村里的民俗户火了起来,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宽敞的广场、齐备的健身设施、条条石凳、棵棵绿树……如今的西麻各庄村焕然一新。远近驰名的民俗接待户,让来访游客交口称赞,村民荷包逐渐鼓起来,幸福指数大幅攀升。
张学东介绍,接下来,西麻各庄村还打算兴建露天戏楼,把榆垡镇的文化活动聚集起来,打造榆垡镇文化中心。并通过民俗户特色饺子宴、农业采摘、滑雪场特色活动,吸引游客的到来,打造最美丽的乡村。
几年的时间,从无到有,西麻各庄村的致富路已然铺好。一年又一年,村里的班子成员们步伐一致,村庄乡风淳朴,大伙儿又把目光投向了更好的西麻各庄村。(记者 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