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招商银行及软银等现有投资人也都参与了本轮融资。这是全球未上市企业单轮最大规模股权融资之一。当时有媒体报道,滴滴公司拥有的可调用资金约105亿美元,是全球移动互联网领域资金实力最强的公司之一。
而滴滴越来越雄厚的实力,令其在出租车行业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从滴滴与快的合并,到滴滴优步合并,滴滴的商业版图在不断扩展中。自滴滴收购优步中国之后,关于滴滴的垄断地位的话题进入持续讨论中。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也说明滴滴的江湖地位达到顶峰。
但关于网约车的安全、运营及投诉管理机制等方面的诟病也不断增多。今年以来,各地政府对网约车的安全监管不断加强,并曝光了滴滴、优步等企业的司机资质审查结果,令人们惊呼:原来网约车有这么大的安全漏洞,滴滴等网约车企业的公众形象一落千丈。
有传统出租车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实际上行业内最介意的一点就是对网约车以前没有监管。“政府以前既不说网约车合法,也不说不合法,没人监管,所以他们拼命发补贴等方式,低价来抢了传统出租车的市场。”该行业人士表示,由于网约车企业以互联网公司为主体,他们只做线上的业务,不涉及到线下对司机的管理,所以在成本上比传统出租车企业低得多,自然运价可以降低比较低。这种任网约车长期野蛮生长的无序状态,使得整个出租车行业都受到极大影响。
新规引来竞争者
而近日从国家到各城市出台的网约车新规,则彻底宣告网约车“野蛮生长”时代的终结。新规中对车辆、司机的资质以及运营企业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上述出租车行业人士表示,新规对他而言最大的意义是将网约车和传统出租车终于平等对待,“既然给予了网约车合法的地位,那么在要求上也应该同等,有了公平的环境,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网约车的正式合法化,令其实一直想争夺这块“蛋糕”的不少人,终于敢放手来争夺这块蛋糕。最具优势的莫过于传统出租车企业,如近期被广泛报道的首汽约车,易被认为是具备成为“头狼”的野心。首汽约车平台的运营主体——首约科技有限公司,股东之一为北京首汽约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后者的股东又为首汽集团、首旅集团等国企。有着国企背景的首汽约车,已经在全国30个城市开展业务。截至第三季度,首汽约车在北京市场上拥有的5200多辆,计划今年年底增加到8000辆至1万辆。这个数字将与首汽集团现有的传统出租车数量基本持平。
值得一提的是,首汽约车在前期推广中,也采用了发补贴、发红包等推广方式,与当时滴滴的“补贴大战”如出一辙。补贴的效果也立竿见影。至2016年第二季度,首汽约车的位置已经上升至行业第四位。新政提出的对车型等的要求,甚至被认为是为首汽约车的“量身定做”,业界对此类传统出租车企业投身网约车的期望高涨程度,可窥一斑。
上海传统出租车“龙头”的大众交通,也已经推出了网约车平台。有媒体10月11日报道,在网络约租车方面,目前大众出行平台内共有3000辆网约车,其中500辆车挂有以沪A.M开头的牌照,这也是上海第一批正规约租车牌照。该公司正考虑继续将一部分巡游出租车营运牌照转移到网络约租车上,实现巡游出租车与网络约租车间的动态配比。
上海另一老牌传统出租车企业——强生控股人员10月13日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公司也已经推出了相关的APP软件,为当地市民提供网络召车的服务,但目前还是以传统的出租车业务为主。强生控股对网约车行业密切关注,并积极布局网约车行业。“我们在网约车的线下服务上面是有着绝对的优势的。”该人士表示,传统出租车有计价器、顶灯等等,而网约车则没有这些设备,因此完全将传统出租车转为网约车也不可能,但借用网络的方式进行服务创新肯定是大趋势。
有行业人士表示,首汽约车等的一批传统出租车企业加入了网约车的行列,证明网约车这个市场依然受到资本青睐。而随着新政的实施,滴滴等所代表的网约车肯定会发生变化。今后政府对网约车的要求会严格,不符合要求的传统网约车将被要求退出市场。
这意味着,滴滴等企业本身要做好转型和调整的准备,“铁打的资本市场,流水的滴滴。如果不适应市场,滴滴=网约车的这一标签很可能不保。”因此,网约车行业本身面临着一场新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