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晓红
喜欢喝“干白”,被誉为平民老总的杨超真的卸任了。他的搭档们虽有心理预期,但还是有些意外。
一周前,宣布集团总裁、党委书记杨超已到退休年龄,由保监会原主席助理、新闻发言人袁力接任其职,掌舵中国最大的寿险公司。
杨超走时没有完成的使命——实现非的核心主业扩张到银行、基金、证券等相关领域需要由袁力来完成,但这种使命在国寿高层可能没有形成一致意见,他们大多认为“金控”架构未必是最佳选择,也鲜有成功案例。在袁力的带领下,中国人寿未来将走向何方
股价连跌
在杨超卸任和袁力履新被宣布之时,中国人寿的股价表现处于低迷期。
“离发行价仅一步之遥,市场可能错杀国寿了。”5月11日,一位接近中国人寿高层人士说。当日,中国人寿盘中报19.85元/股,距18.88元/股的发行价差价不到1元。
“股价或许已偏离实体经营层面了,都快破发了。其实不需要这样演绎超跌。”上述人士说。在国寿高层的记忆当中,类似的一幕曾出现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际。
国泰君安金融分析师彭玉龙认为国寿估值已接近历史最低点,并维持增持评级。不过,中国人寿并不是国泰君安推荐的首选。在他看来,资本市场上涨、且公司权益投资比例和银行持股比例均较高的情况下,国寿一季度业绩却未受益,其投资获利能力不能得到验证。
然而,一位中国人寿内部人士表示,一季度中国人寿的表现很正常,并未出现大超大落。之所以首季投资业绩一般是因为国寿在去年同期“高位减持”实现浮盈,但今年却没有出现类似的投资时机。
另一位国寿高管则表示,一季度的数据波动较大,参考性较小,不足以说明问题。
事实上,中国人寿自4月19日收盘价触至21.6元/股以来,一路下探,跌至5月4日的19.76元/股;且如此徘徊发行价边缘的情形持续近20天。4月25日国寿一季报显示,首季净利润同比下滑22%。次日,中国人寿A股便下跌1.45%报21.07元,国寿股价“上演”了一波季报行情。
“是的,这波季报行情来得比较"猛",有些非理性。”分析人士说。他解释,加之中国人寿资金成本上升压力较大;三家上市保险公司中,只有国寿是纯粹型寿险公司,囿于寿险业务的下滑,无从弥补利润;而、中国保险等正好体现了非寿险板块优势,如用、投资板块的利润“补缺”,从而维系整体利润增幅不变。
601628 中了“咒语”
“真的想不通,都不知该如何是好了,市场对国寿或存有偏见。”上述国寿人士说。
令他不解的是,目前国寿业务结构向好,如银邮业务大部分公司呈现负增长,而国寿为正以及10年期缴业务增长20%,但市场又认为其总规模增速太慢;而当国寿规模增长较快时,又认为其不注重业务结构。“现在结构调整过来了,又来说我们总规模增长慢了;专业寿险公司怎能与综合金融保险集团去比较呢”上述国寿人士说。
据悉,中国人寿竞争对手为保证不出现负增长,今年来承保了大量的短期趸交业务。“这不又回到国寿2005年、2006年的老路上吗那时,国寿为上规模做了很多短期业务,把结构都做坏了——才造成今天业务结构调整上的高难度;”这位国寿人士说,“待结构好不容易调整过来,却遭到市场的误解。”
在其看来,601628就像中了魔咒一般,似乎不管怎样做,市场总能找出中国人寿的错。
中国人寿到底“错”在哪儿在业界人士看来,国内综合经营大趋势背景下,或许过于专注寿险业的国寿——商业嗅觉不够灵敏;未及时把握时代变革的脉络,捕捉商机;当中国平安频频出招,涉足前沿金融消费领域之际,中国人寿还很安静、很专一。“如此,未免显得有些保守,难道国寿老矣吗”一位资深业界人士说。
此困惑在中国人寿高层看来是路线问题。他们常常会陷入到底要专业还是综合的争执中。“国寿去年330亿的利润占行业近四成,5年来的利润贡献超过1000亿。盈利能力应该不错。”上述国寿人士说。
其实,601628是个吉数,俗称“6顺2我8发”,想当初回归A股之际,杨超还为此窃喜,他认为该编号暗喻中国人寿将走上一条顺利且蓬勃发展之路。他可能没想到,卸任之际,国寿股价会“陷入”逼近发行价的困局。
历史是如此的巧合。立夏之际,他挥别中国人寿;而6年前的立夏,他受命空降中国人寿。其时,国寿正面临投资亏损持续恶化的危险。据2004年年报显示,已实现投资亏损2.37亿元、未实现投资亏损10.61亿元。
现在,接棒杨超的袁力正面临“股价持续低迷”的尴尬。一位中国人寿中小投资者戏言“袁力快快"发力",把国寿股价"做"上去吧。”袁力固然听不到这些,但他定能感知这份无形的压力。
的确,“目前国寿估值很低,但U形底部有多长,不好说,拐点除了基本面外,还有其他考量因素。”宏源证券分析人士说。
袁力的使命
所谓其他考量因素或许还包括袁力的履新。
据悉,接到调令的袁力,三天后便正式走马上任。在国寿集团员工的眼中,袁是位和蔼的领导,甫一到任就去各部门“走圈、打照面”。而“平和”正是袁力的性格魅力所在。
实际上,按照正常程序,上市公司更换董事长需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等流程;如无意外,中国人寿将分别于5月底、6月份召开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届时,袁力将被推荐选举为中国人寿董事长。“虽然袁力年龄不过49,但也算是保监会风险管理的老专家了。”一位中国人寿管理层人士说。不过,他并不愿意评价进入袁力时代的国寿将会发生什么变化。“主业特强,适度多元”是杨超时代制定的发展战略,他这样定位国寿的金控之路——成为资源配置合理、综合优势明显,备受社会与业界尊重的内涵价值高、核心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后劲足的大型现代金融保险集团。在杨执掌期间,国寿收入由2005年的1897亿元上升至2010年的3510亿元,总资产由7247亿元增至1.77万亿元。不过,他还没有走完中国人寿“三步曲”的最后一步——金控,即进入银行、基金、证券和等相关领域。
杨超的遗憾留给了袁力。但短短数日,中国人寿尚不清楚新掌门人的想法。是否继续践行“主业特强,适度多元”还是另有蓝图规划
此前,坊间传闻,杨超有意在其任期时实现整体上市,但杨超曾反复强调集团整体上市需要一定条件,尽管已多年未产生新的利差损,可集团内部并未就上市问题进行研究,尚无时间表。而保监会的意愿则是支持有能力有条件的保险集团整体改制上市。
据相关人士透露,中国人寿“”规划中已明确进行集团整体改制、加快金控步伐,如拓展培育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新业务领域。业界分析人士亦认为,袁力接手国寿的使命是“引入战略投资者、国寿集团整体改制上市,以及建成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
不过,就目前而言,国寿内部多数观点依然是坚守寿险专业化路线。一位中国人寿高层说“境外投资者更愿意看到一个专业化保险集团,多元化反而令其对国寿的投资价值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