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市本级财政决算已经编成,受市政府的委托,现将2010年市本级财政决算及2011年上半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2010年市本级财政决算情况
201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637,14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5.6%,较上年增收405,978万元,增长33.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03,661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4.0%,增收119,245万元,增长31.0%。
2010年市本级地方财政总收入807,56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107.7%,增收139,939万元,增长21.0%。其中,市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84,446 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1.7%,增收88,569万元,增长29.9%;省级补助收入282,759万元;债务转贷收入20,281万元;区级上解收入58,699万元;调入资金35,868万元;上年结余结转25,512万元。市本级地方财政总支出806,56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107.6%,增支139,170万元,增长20.9%。其中,市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支出529,41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8.9%,增支78,669万元,增长17.5%;补助区支出910万元;上解省支出18,503万元; 调出资金7,183万元;结转下年支出39,555万元。净结余996万元。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539,10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9.3%,增收304,459万元,增长129.8%。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510,683万元;省级补助收入11,258万元;调入资金7,183万元;上年结余结转9,979万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539,10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9.3%,增支304,459万元,增长129.8%。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485,538万元;补助区支出449万元;调出资金33,000万元,结余结转20,116万元。
一般预算收入主要科目完成情况:增值税21,18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3.0%;营业税104,93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4.9%;企业所得税35,90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9.4%;个人所得税11,54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7.9%;土地增值税16,81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31.2%;房产税15,74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4.8%;城镇土地使用税26,47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3.0%;城市维护建设税46,85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3.1%;契税27,18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52.0%;罚没收入10,51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7.8%;行政性收费收入13,913万元,完成预算的101.5%;专项收入20,178万元,完成预算的106.2%;国有资本经营收入5,12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2.7%;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6,44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5.5%。
一般预算支出主要科目完成情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8,82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0.7%;国防支出1,21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55.9%;公共安全60,42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5.3%;教育支出62,64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9%;科学技术支出7,57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26.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0,45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59.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08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3.1%;医疗卫生支出30,861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3.4%;环境保护支出17,26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3%;城乡社区事务69,171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9%;农林水事务支出50,81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3.3%。
二、2010年财政工作成效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财政厅的指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及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全年中心工作,全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前瞻性做好财政发展“十二五”规划,全年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财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财政收支大幅增长,超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深入分析收入形势,认真落实征收责任,跟踪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健全税源动态监控,加强收入征管,确保应收尽收。财政总收入达到163.7亿元,增长33%,完成年度预算的115.6%,比GDP增速17.5%快15.5个百分点。
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大力支持民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支出798,398万元,增加131,72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4.3%,增长19.8%。
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用好中央和省新增投资资金,拨付5.1亿元,重点支持电子信息产业、物流业、制造业等产业技术改造,灾毁农田修复,以及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城市供气基础设施,土地开发整理等项目建设。投入省级转贷地方政府债券资金2.26亿元,用于东环铁路、海口综合保税区、滨海西路改造、新建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校舍安全、农村沼气等重点项目建设。
2.扶持重点产业发展。全年共投入产业扶持资金2.8亿元,大力支持医药、工业制造等产业集约集中集群发展。重点扶持旅游业发展,构筑高增值、多层次、广就业、强带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大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利用财政资金积极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发展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落实惠民补贴政策。一是积极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政策。2009年开展家电下乡工作以来,共拨付财政补贴资金4,173万元,带动我市产品销售额4.14亿元,产品销量100,166件。其中,家电产品92,245台、汽车、摩托车7,921辆。落实中央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兑付补贴资金549万元,办理汽车以旧换新414辆。二是落实惠民补贴资金发放“一卡通”政策。2010年已落实12个惠民补贴资金项目通过“一卡通”发放到补贴对象手中。“一卡通”累计发放19,515人次,发放资金1,732.13万元。
大力保障民生支出,努力改善民生
2010年,我们继续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继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基础上,集中财力解决教育、农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年用于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达45.7亿元,较2009年增长25%。2010年新增财力3.68亿元,其中2.59亿元用于民生支出,占新增财力的70.5%,符合省委关于新增财力55%以上用于社会事业和民生改善的要求。
1.加大惠农支农力度。农林水事务支出6.56亿元,较上年增长14.9%。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设施农业,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支持无疫区建设,防治森林病虫害。落实强农惠农政策,防范农业发展风险,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农田综合整治项目连续五年荣获全省一等奖。
2.促进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支出14.3亿元,增长15.6%。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支持实施教育移民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强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建设和教学基地等方面建设,加快教育布局调整步伐,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和高校、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和中职优秀学生奖学金。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和再就业支出9.3亿元,增长4.5%。用于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城乡低保制度、特困救助制度和优抚制度。支持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就业者劳动技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4.加大城乡医疗卫生投入。医疗卫生支出5.5亿元,增长27.0%。主要用于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整卫生资源布局,保障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社区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和村卫生室建设,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等。
5.增加文化事业投入。增加文化体育与传媒方面的投入,支出1.2亿元,增长17.5%。主要用于开展节庆旅游促销和举办系列文体活动,推进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支持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
6.建立价格动态调节机制。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的积极作用,从中拨付2,031万元,用于发放城乡低收入群体中秋、国庆临时性生活补贴,城乡低保户家庭中小学生生活资金和对蔬菜运输、春节期间活猪储备等12项民生项目的临时性价格补贴。向困难群体发放灾后物价补贴520万元,拨付特殊教育学校伙食费补贴12万元,发放城乡低保家庭中小学生生活困难补贴169万元,减少物价因素和自然灾害对城乡低收入群体正常生活的影响。
支持环保和科技事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支出1.7亿元,增长22.0%。主要用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补助、污水处理、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环保治污及污染防治、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补助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科学技术支出9,772万元,增长40.0%。大力推动科技自主创新,促进应用技术与研究开发。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风险投资和扶持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
多渠道筹措救灾资金,全力保障救灾和灾后重建
为保障防汛抗洪和灾后重建工作,及时启动了财政救灾应急预案,保障救灾资金第一时间拨付到位,救灾物资第一时间采购到位。成立救灾资金管理领导小组,定期通报资金安排、拨付、使用情况,并会同监察、审计等部门开展专项检查,确保财政资金合理安排和有效使用。共筹措资金3.9亿元,拨付救灾资金2.75亿元。
落实专项资金保障,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改革精神,从2010年1月1日起,我市执行事业人员绩效工资,惠及全市1.3万事业人员,市本级共安排资金1.56亿元,其中对区转移支付0.94亿元,确保政策在全市范围内顺利实施,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收入分配秩序。为落实全省关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在职和退休人员特区津贴和特区生活补助政策,市本级共安排资金3.19亿元,其中补助区级1.53亿元,切实改善财政供养人员待遇。
加大城市品味宣传投入,对接国际旅游岛建设
全力配合省财政厅和相关部门做好免税购物的调研和前期准备工作。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对我市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投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国内国际知名度。投入旅游文化专项资金6,280万元,重点保障“9+2”市长论坛、游艇论坛、高尔夫论坛等国际旅游岛推介活动,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助力。
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实行部门预算和专项预算批复双轨制。将基本建设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实施政府采购网上申报、审批制度,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制定了《海口市行政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等4个规范性文件,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制度。选择城市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文昌鸡产业化等代表性项目试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加大财政绩效评价和监督力度。
2010年我市财政部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监督指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热忱关心、鼎力支持和全市广大财税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取得的。我谨代表海口财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向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财政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清醒认识到,我们距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海口的财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财政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财政收入增长后劲不足、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这些问题,亟需在今后改革和发展中解决。
三、2011年上半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受国家货币紧缩和房地产“国八条”等宏观政策影响,我市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总体上财政收入完成情况好于预期。
全市上半年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996,141万元,增收109,294万元,增长12.3%,为年度预算的52.9%,超序时进度2.9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950,208万元,增收128,416万元,增长15.6%,为年度预算的55.8%,超序时进度5.8个百分点。
从预算级次看,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18,999万元,增收38,721万元,增长13.8%,为年度预算的55.1%,超序时进度5.1个百分点。上划收入631,209万元,增收89,695万元,增长16.6%,为年度预算的56.2%,超序时进度6.2个百分点。其中,上划中央收入397,623万元,增收81,832万元,增长25.9%,为年度预算的58.7%;上划省收入233,586万元,增收7,863万元,增长3.5%,为年度预算的52.4%。
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428,842万元,增支199,782万元,增长87.2%,为年度预算的48.7%,比序时进度慢1.3个百分点。
基金收入45,933万元,减收19,12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