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首次公开发行路演从2003年12月1日开始,12月12日结束。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中国人寿董事长、总经理王宪章和中国人寿董事、副总经理苗复春带领公司路演团队,兵分两路,有分有合,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行程覆盖亚洲、欧洲、美洲21个主要城市。通过“一对一”的形式与92家重量级的机构投资者进行了会谈。还召开了6次大型推介会和1次记者招待会,与600多位投资者代表和30多家新闻机构的记者进行了交流。使全球投资者对中国人寿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前景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投资者在与公司管理层会谈后对中国人寿的长期投资价值普遍表示认可,“一对一”会谈成功率达到百分之百,即所有参加“一对一”会谈的投资者都下了订单。
对中国人寿此次公开发行,境外媒体给予了高度关注,进行了全程报道。香港媒体更是连篇累牍,最多一天各类报道近百篇。11月30日,海外媒体披露了中国人寿此次发行2.98—3.65港元的定价区间,市场反映积极,投资者认购踊跃,订单需求强劲,为成功发行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三位香港商界领军人物认购5亿美元中国人寿股票的消息被媒体公开披露后,更加坚定了中小投资者的信心,将认购再一次推向高潮。据主承销商截至12月16日的统计,全球机构配售部分的簿记总需求已达到554亿美元,相当于超额配售后发行规模的16倍。扣除分配给企业投资者和香港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机构配售的认购倍数高达23倍。香港首次公开发行的总需求达到264亿美元,相当于原定发行规模的168倍。
在路演开始前,公司管理层对首次公开发行的定价问题十分重视。经过公司管理层与主承销商多次协商,按照既要保证发行成功,又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司利益的原则,此次公开发行最终定价为:全球机构投资者每股3.625港元,香港公开发售每股3.59港元,美国每ADS18.68美元。按照这一发行价格,本次公开发行超额配售前融资规模为30亿美元,超额配售后融资规模为34.8亿美元。中国人寿此次公开发行创造了本年度资本市场筹资额度的最高纪录,并成为在香港、美国两地上市的首家中国内地金融企业。
2003年12月17日和18日,中国人寿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纽交所ADS开盘价为22美元/ADS,最高至25.2美元,最后收盘在23.72美元,较18.68美元的发行价高出27%。首日成交4023万股,占ADS总量的127%,以及公司超额配售后可流通股数的24.9%。联交所H股开盘价为4.55港元/股,最高至4.6港元,最低为4.3港元,最后收盘在4.525港元,较3.625港元的发行价高出24.8%。首日成交15.82亿股,约55亿港元,占可流通H股的31%,以及公司超额配售后可流通股数的24.8%。
至此,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标志着中国人寿的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必将对公司今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