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保信系已经铺开了,国寿肯定是计划将散布的中保信整合到同一个平台上,但问题是,险资进军地产的步伐可能会受到政策环境的影响,所以国寿可能会更加低调。”许力平如是表示。
变相介入住宅地产
除了国寿影子中保信系外,国寿更是直接持股开发企业。
2009年12月,国寿斥资58.19亿港元,成为远洋地产第二大股东。次月,国寿再度受让其4.23亿股股份,持股24.08%,晋升第一大股东。时隔两月,远洋地产更是上演了勇夺地王的戏码,国寿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确实令人遐想。
邓宇明则对时代周报表示,这样一来,国寿实际上等于获得地产开发牌照。
值得注意的是,养老地产同样备受险资青睐。
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就透露,国寿初步规划构建养老社区“一南一北”。其北就是计划在河北廊坊斥资1000亿元开发养老社区项目,其南就是在海南建设相应的养老度假村。
实际上,2009年11月,保监会批准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养老社区投资试点方案,成为首例险资投资的养老地产项目。之后,除了国寿,其他险资早已觊觎。
2010年4月,合众人寿与湖北蔡甸区签订合众人寿健康社区项目投资建设协议,项目建设用地规模2400亩,建筑总面积160万平方米左右,投资规模约100亿元人民币。
“国企背景的险资肯定是利用政府关系去拿最便宜的地,险资拿地的规模非常大,当地政府一看是巨额的投资就非常感兴趣,所以拿地成本非常低。目前,险资投资养老地产的盈利模式并不是很明确,但是从地产的角度来看,险资看中的是土地增值的长期收益,再不济也可以转让项目。”许力平如是表示。
“如果在河北或者海南打造大规模的养老项目,盈利模式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付出的人员、资金成本远比一般地产高,包括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等,”许力平继续质疑道,“建立千亩规模的养老社区,关键在于是否有那么多的老人居住。万一空置的话,就无法实现投资收益。养老地产,就是为险资开了个口子,其意不在养老,而在于地产,可以说是变相介入住宅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