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兴平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主要从事种猪繁育、销售等经营业务,性质为自然人出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自2006年11月注册成立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财政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围绕“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开展种猪的繁育推广工作,促进了公司不断发展和群众持续增收,先后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种猪场、省级优质种业基地、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农业部“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等。为进一步发挥公司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作用,增强产业聚集效应,经公司申报,省市县各级农开部门的关心支持,安排公司以寻甸县鸡街镇喜兆村的种猪场为载体,实施了《2016年昆明市寻甸县2万头仔猪养殖基地改扩建项目》,以扩大种猪养殖规模,增强公司的经济实力,示范带动区域性现代生猪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项目实施以来,公司抓住这一发展机遇,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及时成立建设工作推进机构,协调内外关系,明确职责,创新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力量,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全面组织项目实施。通过一年的实施,项目已按建设计划全部完成了建设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建设效果。
一、项目实施情况
该项目计划建设期为1年,即2016年1月至12月。项目实施期间,公司严格按照《2016年昆明市寻甸县2万头仔猪养殖基地改扩建项目实施方案》和《关于2016年昆明市寻甸县2万头仔猪养殖基地改扩建项目的变更申请》等批复文件要求,积极组织和落实人力、物力和财力,全面组织实施了项目建设工作。通过一年的实施,项目已按期全部完成了建设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
二、实施效果
寻甸县是农业县,畜牧业是全县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保供给的战略产业,生猪产业又是寻甸县畜牧业的重要产业,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加快生猪产业发展,对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促进发展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影响。公司作为从事生猪养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省级优质种业基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实施2万头仔猪养殖基地改扩建项目,产生了以下四方面的实施效果:
为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产生了积极示范带动效应。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做精做优特色产业,对加速提升寻甸县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寻甸县是省政府命名的第一批40个“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之一。生猪产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一个产业。项目建设利用公司拥有高产的新丹系种猪资源和繁育技术,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联合社会投资资源,实施2万头仔猪养殖基地改扩建项目,实行向周边群众提供纯种和杂交商品仔猪进行繁殖饲养,公司负责养殖技术指导和订单收购育肥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为项目区的农户示范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养殖技术,对调动群众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促进和带动区域性高原特色农业较快发展,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效,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产生了积极示范带动效应。
为实施精准脱贫,促进农村建成小康社会起到积极示范促进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寻甸县的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不断深化,经济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的增强,城乡居民的收入,尤其是农民持续增收难的问题也随之日趋凸现,影响着群众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进而影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寻甸县发展生猪产业,有适宜的气候环境、较丰富草料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利用和发挥公司是经营主体融合共生的主导者,产业环节融合互动的引领者,资源要素融合渗透的推动者,扶贫攻坚的参与者的能动作用,围绕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实施2万头仔猪养殖基地改扩建项目为载体,向农村经济发展导入先进生产要素和市场信息,对接小农户与大市场,不仅为当地群众创业提供了就业平台,解决部分群众就业难、增收难问题,而且示范促进了周边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并通过订单收购等方式,促进分散生产、经济实力弱的农户联结起来,提高了产业生产、经营、流通领域的组织化程度,对缓解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调动群众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积极性,带动区域性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对培养一批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增强农村经济综合发展能力,实现精准脱贫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目标,建成小康社会起到积极示范促进作用。据统计,项目实施以来,共示范带动鸡街、六哨、先锋、柯渡、金所、七星、河口、甸沙等乡镇1200户农户发展肉猪生产,户均年增收约1万元。
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市场需要优质安全食品发挥了引领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绿色优质产品有效供给和产品质量,增强产业竞争力,是新常态下促进高原特色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和新动能。产业公司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推动者和产品质量安全的捍卫者。项目建设按照优质、高效、安全,引领地区健康养殖发展方向的要求,围绕市场需要优质安全肉食品的需要,构建了肉猪生产标准化及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提高了产业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建成寻甸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一个示范窗口和生产基地,不仅是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实现农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的需要,而且对解决当前农产品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引领作用。
增强了公司发展后劲,为做强做大公司夯实了支撑产业。寻甸兴平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从事生猪养殖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省级优质种业基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实施2万头仔猪养殖基地改扩建项目,完善了公司猪场的基础设施设备,扩大了种猪的养殖规模,增强了发展后劲,不仅为公司做强做大夯实了支撑产业,而且对培育壮大寻甸生猪产业,带动区域性特色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据测算,项目实施达产后,公司种猪场年可新增销售收入964.6万元,年均新增利润总额74.8万元;全场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40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180万元。
三、项目实施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项目能按期推进,并如期实现建设目标,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和经验是: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为切实加强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内容和任务保质保量如期完成,达到预期的效果。项目建设成立了由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任组长,寻甸兴平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任副组长、公司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项目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实施中的疑难问题,督促检查项目进度和质量,审核资金用途,搞好内外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项目执行小组,人员由公司董事长助理担任组长,成员由公司有关业务骨干,并聘请畜牧等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的设计招标、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和资金、物资管理等具体工作的实施以及对施工监理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工作,确保项目按质按量完成。同时,建立健全项目实施的各项岗位制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实行定岗、定人员、定目标的责任制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有序有效推进。
积极争取农开、畜牧等部门的指导,合力推进项目实施。实施2万头仔猪养殖基地改扩建项目,建设的成效关系到公司的生存与发展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能否示范带动当地群众增收。因此,我公司在项目实施中极为重视,积极加强与农开、畜牧等部门的联系汇报,并邀请到现场检查指导工作,让相关部门及时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帮助解决建设中一些技术问题。通过这些渠道整合资源力量,形成了推进项目建设的合力,有力有序地推进了项目建设。
强化项目建设管理。项目建设在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管理下,按照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和工程质量法人负责制。重点抓好下列项目管理工作,确保项目建设按期推进:一是完善项目建设监督体制。为保证建设质量,项目建设按照国家基本建设项目要求,实行合同制管理形式,明确公司、施工方和监管方的各自责任,重点加强对猪舍建设、设备、种猪等重要环节的采购管理,并从项目的设计、招投标、建设到竣工验收,全过程主动接受监督,严把质量关,确保项目建设的按时按质完成。二是严格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要求,制定用款计划和管理办法,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建设资金独立建账,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由县财政部门监督财政资金使用,按项目合同及建设进度拨款,按规定给予报销。并主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的检查、监督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三是加强档案痕迹管理。项目档案做到“六个一”标准,即一套批准文件,一套设计图纸,一份施工合同,一份工作总结,一份竣工审验报告,一份财产明细清册。按规定时限、按统一要求、按质量标准、按分配任务保质保量完成,竣工工程运转正常后适时移交,制定运营管理方案,保证长期发挥项目效益。
创新经营模式,努力扩大示范带动作用。项目建成后运行后,重点从两方面创新经营模式,努力扩大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实施责任制管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程,建立健全各种运行和管理制度,明确实行公司董事长领导下的场长经营管理负责制以及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责、权、利,做到在生产环节狠抓成本核算和质量管理,健全和完善生产管理制度、生产技术规程、防疫技术规程等生产管理规范,确保在生产过程中成本得到全面控制和显著危害加以预防,消除质量安全隐患,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在流通环节加强营销网络体系建设,加强订单管理,实现生产和市场的良性互动,使企业取得较大的利润积累,以支持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在利益分配环节重视建立健全公司、合作社和养殖户的利润分配关系,实现各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利益联合体,以增强示范带动作用。在加强财务管理上严格按国家农业行业会计准则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现金管理、支票管理、印鉴保管和现金与银行存款的盘查等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纪律、责任领导及责任人,建立并落实好财务资金风险防范长效机制,确保资金运行安全。二是在不同生产经营环节重点采取不同的经营模式。在养殖环节,进一步应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成功经验和模式,以企业标准化养殖场为基础,并结合项目区域农户进行规模化生猪养殖的实际,以良种扩繁、良法技术配套、疫病防控为重点,建立相应的技术规范,在场内运用的同时,向农户提供配种、养殖、饲料、育肥等技术和服务支持。公司与农户签订养殖协议,合作养殖肉猪,培育标准化肉猪养殖基地,以降低公司人工、管理、饲料、设施及土地等投入,从而降低公司养殖成本。在营销环节,进一步加大品牌经营战略,强化与目标市场养殖户和企业签订供货协议,建立完善的营销管理制度,保持与加强同客户的销售关系,准确了解产销信息,做好市场调研,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既维持既有市场的巩固,又不断开拓新市场,实现生产和市场的良性互动,以保障生猪销售渠道,充分拓展市场,增强竞争力。
加大对产品的宣传力度,营造产销畅通的良好环境。重视产品宣传,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是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前提。我公司引进新丹系长白、大约克种猪生产的二元杂母猪和商品猪,虽然具有产仔多、生长快等优良特性,目前市场呈供不应求的状态,但随着规模的扩大,加强宣传,引导更多的群众认识并养殖不可忽视。为此,我公司在抓好项目建设的同时,采取电话、手机短信、网站等用现代化销售网络手段和传统的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相结合,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为产品产销通畅营造良好的环境。项目实施以来,公司共利用手机短信、网站发送信息3000余条,召开座谈会3期计150人,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
强化培训,全面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协调有关部门,对公司建立的养殖基地,采取农科教结合等办法以及“请进来,走出去”等措施,聘请省、市、县畜牧兽医技术和管理专家,开展对养殖种猪场及示范户培训,大力推广先进养殖模式和母猪大圈饲养等新技术,全面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以降低养殖风险,扩大示范带动效应。项目实施期间共开展培训5期,培训人员1010人,发放技术资料12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