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高端医疗险

从小作坊起步,做到全球行业龙头

杨桂彪,祖籍中山市沙溪镇申明亭村,现年61岁,早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两所名校获硕士学位,是计算机、工业工程、工程管理领域的高端人才,曾在跨国企业、香港地区政府部门负责高层管理工作,现任职金源表壳制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年过六旬的杨桂彪,依然勤勉工作。他把30多年积累的电子行业开发和运营经验,聚焦在不起眼、看似简单的手表壳和手表带上。改革开放40年,金源集团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家庭作坊、家族企业发展为现代化集团企业,始终专注于“制造业”三个字,生产基地从香港、深圳扩展到中山,做到了全球同行的龙头位置。

这家非常传统的企业,一直保持着“非传统”的转型升级探索。勤勉努力,从未停歇。

乡缘:中山给我留下良好印象

●:杨先生,请问您的祖籍是中山哪个地方?对中山印象如何?

◎杨桂彪:我的祖籍在沙溪镇申明亭村,几代人在香港。内地拉开改革开放帷幕前,父亲就在香港经营制衣厂,在这种环境下长大,让我对制造业满怀感情。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启动,父亲就回到中山,在申明亭村开设了当地最早一批从事来料加工、来料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的“三来一补”制衣厂,现在也定居在沙溪镇。作为后辈,我对中山这座城市充满了感情。

在珠三角的几座城市里,中山的历史比较悠久,民众性格平和,素质比较高,环境和绿化一直保持得很好。中山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杨先生,您一直从事高端产业的开发和管理工作;在职业生涯的后半期,为何专注在传统产业?

◎杨桂彪:高端产业没有“传统”和“非传统”的区分,关键因素是“人”,要看大家怎样去做。

金源集团始创于1963年,做手表壳和手表带,对启动资金和员工素质的要求不算高,当年香港有许许多多同类的企业。

55年过去了,金源集团从没想过“哪一行赚钱就插一脚”的事情,始终专注于制造业领域,如今能制造出光纤设备、相机零部件等产品,都是与手表壳、手表带有关联的。即使如此,表壳和表带依旧是我们的主业,产值一直占整个集团6-7成,都是高端产品,全球能造出同类产品的厂家只剩下5家,我们还处于龙头位置。传统产业做到这个层面,已经脱离了“低端产业”的范畴。

所以说,传统产业也能做成高端产业。

经营:转型升级一直想一直做

●:杨先生,金源集团的中山产业园如今是整个集团的生产中心和研发中心。当年,你们为什么选择在中山把企业做大?

◎杨桂彪:从1963年到上世纪80年代,创始人陈平先生将金源从作坊扩展为正规工厂,面积达到2500平方米。不过,香港毕竟地小人多,厂房没办法再扩张。彼时,内地的改革开放已坚持了很多年,大家看到了政策的持续性,金源逐步把生产基地转移到深圳市。

1988年,金源在内地布点的第一家工厂在深圳沙头角开业。随后十多年,工厂需要扩展,需要不断研发和生产出当时最新式、技术含量最高的手表壳和手表带;按照当下的说法,就是坚持转型升级,一直在想,一直在做。

怎么办?就是不断寻找新场地,上马新设备,造出新产品。深圳沙头角和西乡,都有金源的工厂,生产基地就出现了数量多、地理位置分散的问题。

于是,公司高层决定在珠三角找一个环境好、治安好、交通方便、员工素质高的地方,兴建产业园。我们考察过许多城市,综合起来,中山的条件最好。

我们还记得一个细节。2002年1月,我们和中山有关方面约定去看场地,天未亮从香港出发,由于在深圳东莞堵车,中午1点多才赶到火炬区。当时,中山外经贸部门、火炬区管委会的负责人一直在等我们,还没吃饭,见面后没有任何抱怨,双方马上去看场地,一起饿着肚子去沟通和商谈。

这种平等、务实、高效的态度,让我们最终决定,在中山投资兴建几百亩的一站式生产基地。

创新:将细分产品做到极致

●:人难请、工资高、综合成本增高等因素,让各个产业在这几年都在谋求转型升级。对此,金源如何应对?

◎杨桂彪:2002年4月,金源中山基地动工;第二年1月,首期车间投产。15年来,中山基地一直保持着4000人左右的用工规模,产量和产值增长几倍。这意味着人均生产效率持续增长,依靠的是转型升级。

在“人”这个关键要素,我们建立了内部培训机制,花重金让核心人员快速成长,培育高级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我们还与当地高校火炬职院开展校企合作,建立点对点的“金源班”,让适用型新人才源源不断进入企业工作。

此外,最近5年,我们投入的设备改造、研发升级资金近5亿元,发展了自动化、机械手、人工智能、精益生产等手段,进而优化公司的经营成本。企业在生产、经营等管理方面,经验日趋丰富和完善,建立了先进的国际化视野。

●:有人说,手表壳、手表带是不起眼的产品,是夕阳行业,金源为何要坚持这门主业?

◎杨桂彪:金源集团一直坚持这门主业,因为我们不觉得它是“夕阳行业”,我们有能力做成“朝阳行业”。

价格、技术、品质,是决定表壳和表带厂家命运的三大要素。如果拼价格,最简单的表壳和表带,一个作坊就能做出来。

然而,零售价2万元以上的手表,才是金源集团的目标客户群体。我们坚持制造表壳和表带已有55年,运用技术、品质两大要素去创造价值,就避免了低价陷阱。

●:还有一种声音说,用手表的人越来越少,这是夕阳行业,杨先生怎么看?

◎杨桂彪:真实情况是,用低端手表的人越来越少,高端手表的市场仍在扩张。智能手表正在普及,它的表壳和表带技术含量更高,也只有金源等少数几家工厂能造出来。目前,“高端手表+智能手表”这种“双轮驱动”模式,让金源有信心坚持好这门主业。

感悟:期待大湾区建设,城市需持续改善

●:改革开放40年,给中山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对杨先生的事业来说,又带来了哪些助推作用?

◎杨桂彪:在国外工作十几年,我和国内同行有很多交集;1992年,我决定回国工作,在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上班。在此期间,我协助过许多内地城市布置程控交换机、引入电子新技术;对比如今国内同行的成就,变化实在太大了。

我也在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个人事业的平台也不会那么广阔。这十几年,中国的高科技企业越来越多,国家正在打造高科技平台,给了我们这些人“落力去做”的机会。

●:适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国家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此,杨先生有哪些期待?

◎杨桂彪: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全新构思,是国家第二波大发展的开端。

不久前,港珠澳大桥通车,让中山基地和香港总部的交流更畅顺,这是大湾区建设加速的一个例证。金源集团地处珠三角,大湾区建设缩短了路程,加强了交流,加快了人才和物流的流动,势必带来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

我曾在美国加州湾区读书,那里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撑起了一个“硅谷”。粤港澳大湾区在未来需要更多的人才,我期望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以及全国更重视教育,加强人才培养。

另外,粤港澳大湾区的每座城市也需要在治安、教育配套、医疗配套、娱乐配套、人文配套、居住环境等方面持续改善,创造新优势,让人才愿意在这里工作和落户。这样一来,产业空白才能不断被填补,高科技产业才能加速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
  • 添加到通讯录
  • 关注我的公众号

    请长按选择识别二维码

    即可保存到通讯录!

    关 闭

    你好,这是我的微名片!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