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寿险预定利率进入3.5%时代,各大险企紧随新政,纷纷采取行动。近日,中国第二大寿险企业平安人寿高调宣布推出首款寿险费率市场化新品平安福终身寿险,预定利率为4%。这标志着龙头大险企在利率市场化的推动下,也开始加入价格竞争。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大险企的加入,寿险市场未来的价格竞争会更加激烈,价格战风险值得关注。
大险企或获更多定价优势
近日,平安人寿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推出首款寿险费率市场化产品平安福,称与过去的传统寿险产品相比,相同保费,该产品保额更高,直指中高端客户市场。
平安人寿董事长丁当表示,费率市场化可以使市场竞争更充分化,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多的实惠。平安福上市意味着保险机构今后在与其他金融类机构的竞争中,将获得更多产品定价优势;在覆盖客户多元化的保障与理财需求方面,保险企业将拥有更富弹性的定价策略,从而开发出更丰富多样、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
对于首款费率市场化产品平安福的亮点,平安人寿总经理柳志坚表示,与过去的传统寿险产品相比,在保险责任类似的情况下,消费者以相同保费可以购买更高的保额,不论是青年人还是年过半百的中老年消费者,都能在投保之初就获得更高的保障。
作为寿险市场的领头羊,平安人寿此次出手,并不算及时,可以说落在很多中小险企推出市场利率化产品之后。
今年8月,保监会宣布普通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不再执行2.5%上限,可由保险公司按照审慎原则自行决定,同时将3.5%作为基准评估利率,超过3.5%的则需经保监会审批。
随后,市场上一些中小险企如建信人寿、农银人寿等在新政策实施后不久,很快便采取行动推出费率市场化新产品。相比旧款,这些中小险企推出的新险种保费平均降幅在20%左右。
中小险企高调、迅速应对费率改革,而大险企则表现得相对低调和保守。在建信人寿推出费率市场化产品的时候,记者曾致电平安人寿、中国太保等大险企,无一例外得到的都是我们正在考虑和调研中,目前不方便透露具体进展的回应,甚至对建信人寿的举动也不愿作公开评价。平安人寿深圳分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在记者致电时一再称,即使放开利率,大型险企也不会有大幅下调保费的冲动,大的险企首要考虑的,还是稳健经营,我们更会在服务和产品质量上做文章。
四大上市险企中,新华保险9月底才推出预定利率为3.5%的惠福宝两全保险。之后就是平安人寿此番推出的预定利率为4%的平安福保险。
到目前为止,在费率市场化的改革上,排名第一位的龙头险企中国人寿尚无任何实质性举动。
费率市场化改革逐渐升温
目前,中国市场的保险产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保障型产品,一类是储蓄型产品,保障型产品受到利率方面的影响很小,因为保障型产品除了预计定价利率的因素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疾病的发病率,以及各个公司的经营成本等因素,受利率市场化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储蓄型产品。
众险企纷纷摩拳擦掌想在费率市场化中分得一杯羹。建信人寿较早推出的福佑一生两全保险,该产品按照3.5%预定利率设计,保费根据投保年龄和缴费期限有不同程度的优惠:0至5岁的男性以及0至10岁的女性,采用趸缴方式,保费降低26%;除以上情形外的其他投保情形,保费降低的幅度在7%—26%之间。
在农银人寿、中英人寿和建信人寿相继推出了新的产品后,外资寿险企业友邦人寿随后也宣布推出费率市场化新产品。这是费率市场化开启后市场上推出的第四款定价利率为3.5%的产品。
友邦新推出的稳赢一生保险计划是针对退休后的一款储蓄型两全险,在客户65岁之后能够有一个最低保证保费回本,同时又附带一个投连功能,以作为长期理财之用。
建信人寿则加速了费率市场化的进程。除两全保险外,目前建信人寿已开发并完成报备另一款终身年金保险。据测算,这款年金产品比原预定利率设计的相同保险利益的年金产品降价幅度在28%—40%之间。
几个月后,新华人寿、平安人寿等龙头大险企相继加入费率市场化的角逐。
‘平安福’的预定利率为4%,对客户和公司是双赢。对客户而言,保障型产品的费率对定价利率更为敏感,更好地体现费率市场化后的价格优势,提升购买的保障额度,同时产品利益确定,更符合购买保障型产品的客户需求;从公司角度看,费率市场化提高了保障型产品的性价比。平安人寿总经理柳志坚如是说。
业内人士表示,平安人寿等大型险企的加入表明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逐渐升温,大型险企的加入无疑会让寿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对行业监管者和险企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价格战风险还需引起重视
对于寿险费率市场化对各类险企带来的影响,业内争议一直较大。
泰康人寿的营销总监李东敖分析认为,随着利率放开,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险企更有可能迎来机会。老国企虽然规模大,有实力,但机构庞大,成本高,掉头难,而中小险企包袱轻、掉头轻松,更具备创新的动力。
这位业内人士指出,寿险市场已在悄悄发生改变。过去,中国人寿等国字号大型寿险企业一直处于优势,但最近几年来,随着市场化竞争的加剧,其市场份额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逐渐走低。中国人寿去年的业绩下滑超出市场预期,去年实现净利润110.61亿元,同比降幅约四成,今年又由于面临近千亿元满期给付,公司的保费增长将面临较大压力。在这种形势下,让大型险企再主动降低保费,更是难上加难。
一位业内人士说,像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等保险巨头因传统人身险的存续业务量较大,如果预定利率传导至价格变动,会导致大面积退保,进而造成企业的业绩下滑。
不过,针对这一说法,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等险企的负责人在此前举行的2013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此次费率改革不会引起市场无序竞争。
中国人寿表示,寿险费率市场化可促进风险保障产品的增长,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监管方式也可以理性规范市场,通过监管避免不规范竞争;太保方面认为,这会促使保险公司更加注意加强成本管理和投资管理,使保险资金有更好的使用效果,这两方面的改善将给保险产品定价带来更多积极因素。
专家提醒,费率市场化后潜在的市场风险仍值得注意,尤其是在去年寿险业整体保费收入下滑的背景下,部分投资和创新能力不足的中小险企有可能通过价格战的方式争夺更大市场份额。事实上,费率市场化背后是险企实力的较量,利率越高,对风险资本金的要求也就越高,险企面临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压力也就越大。
正是基于对风险的考虑,虽然一些险企已相继推出新产品,但也有部分险企表示,寿险公司的保费定价,除了利率因素,产品费率还依赖于保险公司本身的投资状况、寿险产品提供的保障等多方面因素。新业务定价还需详细精算,短期内不会推出新产品。
深圳资深保险业律师许良根认为,对监管者来说,应通过健全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对险企进行硬约束,同时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寿险公司充分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友邦人寿的中国首席执行官蔡强提醒,尽管费率市场化带来保费减少,但消费者不应该只是聚焦在保费的比较上,因为保险是一个长久的终身保障,消费者在作购买决定的时候需要综合考量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偿付能力以及产品的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