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撬动社会资本。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连片推进”的要求,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与贫困村脱贫、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有机串联起来,2016年将市级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专项资金910万元精准投向27个贫困村,打造一批有影响、可复制、出成效的样板项目,引导利用集体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二是精准识别短板,保障持续用力。深入基层一线,摸清贫困村致贫动因、贫困人口分布、基础设施薄弱环节、村组产业优势等情况,建立“一事一议”联动效益产业链,力争通过持续投入,逐步精准解决农民通行难、饮水难、致富难等问题,使乡村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观,集体经济变“输血”为“造血”,带动27村21736人发家致富,真正改变贫困村贫穷落后面貌。
三是公开公平公正,堵塞项目漏洞。为确保项目申报的合理性,在乡镇上报资料基础上,随机对部分项目进行走访核实,积极与林业、农业、水利、交通等相关部门对接,及时交换项目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堵塞项目重复申报、多头申报、套取资金的漏洞,对2016年拟安排项目在对外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督促各乡镇办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落实项目招标、审计全覆盖要求,如实测量,严格计算造价,挤掉工程结算中多余“水份”,打造一批项目质量硬,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富民利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