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王斌
9月24日,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在大会报告中提出了强力实施“三倍”的重要目标。其中之一,就是要全力实现产业倍增,大力提升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产业倍增目标的提出,既为长沙经济社会的发展指引了方向,又对未来五年全市工业经济下达了重大目标任务。
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
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经过多年的发展,长沙工业经济的成绩有目共睹。我们始终将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提升传统产业,突出产业发展、自主创新和提质增效,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五年来,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8205亿元,规模工业产值突破7000亿元,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7.7%,在全省新型工业化考核中,长沙始终名列各市州前列,在中部6个省会城市中,长沙规模工业增加值保持增速第二、总量第三的地位,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长沙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排名由 2007年的第12位上升至2012年的第8位,增速始终保持在前五强。全市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呈现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贡献不断扩大、工业竞争力不断提升的良好局面,为长沙又好又快、率先发展,实现“六个走在前列”做出了重大贡献。
实现产业倍增
对长沙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成绩值得肯定,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受国内投资放缓、市场疲软和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工业经济运行不容乐观。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力争2017年、确保2018年实现产业倍增目标,同时明确了各项指标任务,例如要大力培育千亿园区,着力打造千亿集群,力争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5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00家等等。对于这些具体的、量化的目标任务,我们在聚精会神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同时,也深感压力倍增,难度加大。
有目标才有动力。市委提出的“产业倍增”的目标是赋予长沙工业的光荣使命。尽管任务艰巨,但是长沙工业战线将全力贯彻落实市委全会会议精神,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主动作为,逆势而上,化目标为行动,化压力为动力,努力实现“三倍”目标。
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精神符合党的十八大的明确要求,也是对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五化一率先”目标的继承和发扬。其中,会议对于强力实施 “三倍”的必要性,尤其是确保产业倍增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我们认为,实现产业倍增,对于长沙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产业倍增是实现“三倍”目标的核心,而工业经济是实现产业倍增的引领。
加速推进产业倍增的途径和方法
一、加速推进产业倍增,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近年来,长沙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尽管历经了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宏观政策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发展工业的思想从未松懈、目标从未动摇、方向从未偏离。回顾长沙不断跨越发展的历程,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新型工业化是城市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新型城市化进程不可逾越的阶段,没有工业的发展就没有长沙的发展,没有工业化就没有长沙的现代化,没有工业化,建设宜居城市、创业之都、幸福家园就会成为空谈。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是与“兴工强市”战略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始终强调以工业经济的优先发展带动经济社会的率先发展。因此,要实现收入倍增和城乡品质倍升的目标,离不开产业倍增的支撑,离不开工业经济的带动,任何时候都必须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不动摇。
二、要创新工作方式,工业战线上下要凝心聚力,多措并举,以创新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强力实施“三倍”是建成全面小康之市、两型引领之市、秀美幸福之市的重要支撑。产业倍增目标的实现对于长沙工业战线来说绝不是一个口号。未来五年,长沙工业要落实产业倍增的各项具体指标、具体项目和具体措施,需要工业战线上下凝心聚力,多措并举,以创新精神开展创造性的工作,研究出台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条落实,逐项达标。一是强化规划引导,深挖工业发展的潜力。要全面落实市委全会会议精神的目标要求,结合长沙工业发展总体规划、工业布局规划,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工业倍增”的方案,充分发挥规划对长沙工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二是优化服务环境,提高工业发展的能力。要优化政策环境,对于国家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的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加大执行力度,放大政策效应;要优化服务环境,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到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上,以好的精神状态开展服务,以好的方式方法改进服务,以好的政策措施加强服务,以好的制度环境保障服务,努力在全市形成深入一线抓落实的浓厚氛围。三是强化主体作用,激发工业发展的活力。企业是实现产业倍增的主体,只有企业行动起来,经济发展方式才能真正实现转变,经济总量、发展质量、人均均量才能得到大力提升。一方面,要加快培育有国际眼光和战略思维、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引导他们树立现代经营理念,提高带领企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大力弘扬优秀企业的创业创新精神,大力宣传企业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事例,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创业创新、鼓励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
三、要坚持质量并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快”与“好” 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质量是关键,速度是基础,二者统一于科学发展的全过程。过去几年,长沙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突破,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规模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一年一个台阶,但是在走“速度效益型”发展道路的同时,我们也面临了一些转型的烦恼和困难,例如经济结构不优,要素制约明显等。此次全会会议提出要实现“产业倍增”,这是对工业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水平的目标要求,既是经济总量的倍增,也是发展质量的提升。尽管目前的形势仍然需要发展速度的支撑,但是要实现产业倍增的目标,最终的落脚点要放在发展质量上,走“质量效益型”发展路径,把发展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坚持质量并重,无疑是现阶段长沙工业经济发展所需,也是新一轮城市竞争的关键。在发展观念上,要把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转到以实现科学发展为根本要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上来,坚持以质为先,以量为基;在发展方式上,要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由片面发展向全面发展转变,坚持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指导工业经济发展上,要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当前,长沙工业已经进入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未来工业经济的发展既要加快发展速度,更要确保发展质量,始终坚持质量和速度的有机统一,始终坚持更好更快地发展,推进全市产业实现集聚发展、高端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助力长沙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全省、全国走在前列。
延伸阅读
产业倍增发展目标:城市竞争力跻身全国10强
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倍增,第三产业比重确保达42%以上、力争达45%左右;新增4个以上千亿产业集群和10个以上百亿企业。通过产业倍增,地区生产总值由6399.9亿元增加到12850亿元,年均增长12%;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10强并保持相对稳定;城市首位度由28.9%提升到35%,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