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中下旬,我省120条人工繁育的成年扬子鳄将在郎溪县高井庙林区放归自然。3月10日,江淮晨报、江淮网从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这将是我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放归扬子鳄活动。
今年来,该保护区就组织专家实地考察野放目的地,从万余条人工繁育鳄中精挑细选200条体格健壮的成年鳄,作为放归自然候选鳄,并逐条采集鳞片取样,测定DNA,建立基因库。据介绍,保护区近期将从候选鳄中精选120条品质体格俱佳的放归鳄,按一夫两妻的比例搭配。每条鳄都会被植入电子芯片,进行身份识别,计划在6月中下旬集中放归自然。
自2003年以来,安徽省先后在宣城市宣州区红星保护点和郎溪县高井庙保护点放生了14批扬子鳄,累计放归108条,其中最多一次放归了18条。6月的第15次放归,将是迄今为止我省规模最大的一次扬子鳄野放行动。
2002年,扬子鳄野外放归自然工程被列入中国15个野生动植物种重点拯救项目之一。监测显示,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前14次重回大自然的扬子鳄均已适应当地生活环境,并陆续生儿育女。目前,已累计产卵14窝238枚,自然孵化出幼鳄112条。专家表示,扬子鳄野外放归已初见成效。第15次扬子鳄放归之后,保护区的科研技术人员还将利用放归鳄身上的电子芯片,对这些扬子鳄展开跟踪监测,以便及时检验和判断放归效果。
扬子鳄是世界上24种鳄类中我国独有的物种,也是最濒危的鳄种之一。专家透露,目前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人工鳄存栏数超1.6万条,年产量达1500条。不过,野生扬子鳄种群增速却极为缓慢。
2018年的资源调查显示,目前野生扬子鳄总量仅为野生大熊猫总数的1/10。专家表示,只有扬子鳄野生总群达到2500条,才能从极度濒危降至濒危;达到10000条,才能从濒危降到易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