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理财险

养老险和健康险或成行业主要产品

2018-09-09 合肥理财险

尽管近年来中国寿险业面临产品竞争力、销售渠道、资产管理能力、社会形象等种种发展困境,但中国寿险业发展空间依然巨大。日前,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万峰在上海举行的国寿2013全球开放日上表示,未来,中国人寿将由规模速度型向规模效益型转变,实现内涵式、内生性可持续发展。

寿险业年均复合增速高达24%

中国寿险业过去10年年均复合增速高达24%,保费收入由1999年的87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9958亿元。万峰说,同期欧美和日本年均复合增长率不到7%。2012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寿险市场。

中国寿险市场集中度也相当高,1999年前6家寿险公司集中度达到99.7%,到了2012年,前6家寿险公司集中度仍然达到77.2%。

目前,中国寿险市场产品主要以理财产品为主。万峰说,2000年以前,中国寿险市场基本没有理财产品,主要以保障型为主。而到了2004年,包括短期两全+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在内的保险理财产品新单占比已经达到85%。而这一数字,到了2012年更是已经达到98%。保险理财产品的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也由2000年的3%,上升至去年的80%。保险理财产品发展速度惊人。

与此同时,寿险趸交保费占比高。万峰说,2004年—2012年间,虽然寿险趸交保费占首年保费比重从81%持续降至近60%,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而自2000年银保渠道全面放开,银保业务进入快速发展期。万峰表示,2004年—2009年,银保业务年均复合增速高达38%;2004年—2010年间,银邮代理保费收入占首年保费比重从37%迅速升至70%。不过,伴随2010年11月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的出台,银保业务进入调整期,银保保费年均复合增速降至-6%,银保首年保费占公司首年保费比重降至56%。

万峰表示,未来中国寿险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截至到2012年,中国寿险业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为1.7%和102.9美元,而世界保险深度的平均水平为3.69%,密度是372.6美元。万峰说,中国市场只需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市场份额最起码要翻番。和发达的市场相比,中国寿险密度仅为英国、日本的3%,为美国、法国的5%,所以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万峰预计,中国市场仍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按照十二五规划,中国未来5年国内GDP年均增长将保持在7%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额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增长7%以上,加上中国经济转型深入推进,改革的红利也将逐步释放,完全有理由相信寿险市场仍会保持快速发展。养老、健康将成为主要保险产品对于下一步寿险市场将发生的变化,万峰认为寿险业将发生结构性变化。2013年8月5日保监会调整了产品定价利率,并有一系列的政策调整,预计未来分红险产品将减少,固定回报产品将增加。此外一个重要变化将是银行系保险公司保持高速增长,实现快速做大的目标,市场地位也会不断提升。

万峰表示,未来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将逐渐成为行业的主要产品。中国养老保险市场严重滞后,人均长期寿险保单持有量仅为0.1件,远低于发达国家1.5件以上的水平。从主要国家养老金总资产的变化情况看,中国养老金总资产2012年为2078亿美元,占GDP的比例为2.52%,而美国的养老金资产为168510亿美元,占该国GDP的比例则高达108%,英国为112%,瑞士为118%。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比如提倡政府购买养老保险服务,险资投资养老地产等领域,将促进养老和健康保险产品的发展。

对于养老保险,我国的保险公司主要经办基本养老项目、承办企业年金业务和提供个人养老保险产品。2012年,保险业已获企业年金市场的18个资格,受托管理资产占企业年金法人受托业务70%,投资管理资产市场份额47%。全年年金保险保费收入累计1319亿元。

对于健康保险,保险公司主要参与新农合、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项目,大病保险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开。2012年,保险业受托管理基金129.8亿元,保费收入113亿元,赔偿支付180亿元,赔付与补偿3470万人次。2012年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累计863亿元,赔付298亿元。截至2013年6月底9家保险公司在全国21个省84个地区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覆盖人数超过2亿人。

万峰认为,保险资产管理将成为寿险业务主要的业务领域。中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全方位放开,资产配置选择空间也在不断拓宽。金融资产超过银行业资产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中国保监会8月27日发布《关于保险业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放开境外投资限制,目前已将投资品种扩大到货币市场类、固定收益类、权益类和不动产类,将可投资市场,从香港市场扩展到25个发达市场和20个新兴市场,将境外投资上限从总资产的2%提升至15%,这意味着中国寿险业真正的发展时期要来了。

由规模速度型向规模效益型转变今年8月5日,保监会在调整了产品定价利率,放开了普通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由公司审慎原则自行决定。万峰认为,监管部门的调整会带来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个是产品结构的变化,分红型产品将逐渐减少。固定回报产品将增加,保障性产品发展将开始受到重视。第二个变化是保费期限结构的变化。趸缴保费将减少,占比会逐渐下降。期缴保费、续期保费逐渐增加,缴费期限拉长。第三个变化是主体结构会发生变化。银行系保险公司将保持高速增长,实现做大的目标,市场份额会不断上升。

中国人寿拥有超过2万亿元总资产,年保费收入超过3300亿元,已经达到足够规模。万峰表示,国寿下一步发展方式将由规模速度型向规模效益型转变。产品方向则以养老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和健康保险为主。

实际上,今年以来国寿业绩一直稳步增长。在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68.1%、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8.1%的基础上,前三季度中国人寿实现净利润236.89亿元,同比增长218.9%,实现了价升量增的迅猛态势。

尽管如此,万峰表示,明年公司计划预期总保费为负增长,具体业务结构预期为:10年期的保费收入将呈现双位数增长,银保期交保费收入大幅度增长,公司价值为个位数增长,但规模是负增长。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调整,是为了效益而刻意压了总保费规模。总保费收入增长放缓,这不是坏事,要看负的是什么,正的是什么。如果质量上是正的,虚的业务为负增长,对公司来说是好事情。万峰表示。

中国人寿于2003年香港和纽约市场同步上市,上市前,中国人寿于2002年冲规模做了大量趸缴保单,由于趸缴保单的不可持续性,保费收入持续下降,尽管中国人寿续期保费收入在增加,但保费收入增速和市场份额都有所下降,中国人寿近年来进入艰难的结构调整期。

目前,中国人寿未来的压力开始呈现下降态势。今年首年趸交保费不到700亿元,明年预计600亿元,2015年降到300亿元,到2016年几乎就没有了。最多再有三年,中国人寿的趸交保费就可以没有了。万峰表示,当前中国人寿的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日前,中国人寿投资超过20亿元打造的数据中心(卡园)在上海正式对外亮相。大型数据中心的的投产使用和规范运营,将给国寿向传统型寿险产品调整、投资养老产业等重大转型策略提供高效支持。而与中国人寿数据中心同期开业的,是中国人寿的兄弟公司中国人寿电子商务公司。万峰表示,中国人寿将在该商务平台上销售短期意外保险和旅游保险。

中国人寿正在加快多元化发展步伐,目前,国寿已经开始规划实施第一个养老养生基地建设,这个基地在苏州阳澄湖畔。随着保监会放开海外投资,保险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可投资市场和可投资产品大量增长,国寿目前在海外投资基本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公司下一步经营目标将由追求保费向追求价值效益转变。万峰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
  • 添加到通讯录
  • 关注我的公众号

    请长按选择识别二维码

    即可保存到通讯录!

    关 闭

    你好,这是我的微名片!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