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价补量”,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对于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来说,显然是一个有点艰难的过程,其今年首季同比仅微增1.81%。第一创业预测,中国人寿第二季有可能出现保费同比负增长。
昨天,中国人寿在香港联交所发布的3月份保费收入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1040亿元,同比增长1.81% ,3月单月保费收入达368亿元,同比下降13.40%,环比增长20.42%。
瑞银报告认为,中国人寿首季保费增速放缓,一是由于去年同期中国人寿发力银保业务,使保费基数较高;二则主要由于公司转而鼓励发展销售高利润率的期缴保费业务。中金报告指出,从首季情况来看,中国人寿保费收入稳中略升,反映出该公司在数量增长与产品盈利能力提升之间寻求平衡的经营策略。保费收入同比增速的逐步放缓,也反映出公司业务结构调整的深化,这主要表现为对银保渠道增长的有意控制和对个险期缴业务的大力推动。
中国人寿高层在年报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将重点发展长期期缴保障型业务。去年,国金证券报告认为,中国人寿进行业务结构调整,“以价补量”是一个困难的过程,但有利于其长期发展。“以价补量”的最大难点在于,需要在一定时期内牺牲市场份额。
前日,中国平安亦发布前三月保费收入数据,截至3月底,中国平安旗下四家子公司——平安寿险、平安、平安健康险和平安养老险原保费收入分别约为396.71亿元、88.75亿元、0.34亿元及4.38亿元,前三家公司分别同比增长43.36%、18.09%、704%,只有平安同比减少19.34%。
而中国太保仍在持续着其转型之痛,截至3月底,太平洋寿险和太平洋财险分别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199亿元、93亿元,分别同比减少12.69%、同比增长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