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励志故事
作为H.O.T.China选拔赛中千分之一的优胜者,韩庚是幸运的,他踏上了韩国的征途,但第一样要面对的难题就是语言。没有认识的朋友、亲戚,对韩语又一无所知,所以学习韩语便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
韩庚表示,刚开始他觉得韩语挺简单的,还试过用汉字来标发音,在经理人的教导下,仅用了一到两个星期就可以和当地人进行简单的问候交流。但学着学着,韩庚发现韩语其实并不好学,规矩也多。他回忆道:“韩语有敬语、伴语,还有比较亲近的朋友之间聊天的用语,但我刚开始只会说那些伴语,不管跟谁,比如老板还有公司职员,都这样说。”事实上,韩国长幼尊卑的观念很强,如果对着长辈不用敬语,容易招来误会。结果韩庚说的韩语一度引起公司人员的反感,觉得这个中国小子毫无礼貌,但韩庚并没有因此停下步伐,仍然努力地学习。
韩庚说,那时除了必要的演艺培训外,他每天平均都要拿10多个小时来学习韩语,“当时我学得特别认真。每天就像学英语一样拿张小纸写上:阿尼阿赛呦……我的墙上都贴满了小纸条,每天睡觉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凭着坚持不懈,韩庚现在已经可以操一口流利的韩语。但他却非常谦虚,笑言:“如果是韩国人,还是能听出我是从外国来的
练跳舞:骨折两个月都不知道
由于有着6年的舞蹈训练,作为中央民族学院舞蹈系高材生的韩庚在进军韩国之前,已经具有相当不错的舞蹈水平。但他刚到韩国受训的时候,所在的班级却是最低的C班。对此,韩庚并没有丝毫意外:“这是肯定的啦,我刚到当然是从最基层开始。”当然,这也与韩庚以往练习的舞种截然不同大也关系,他表示,“我是学民族舞的,但一进去公司就要跳Hithop和poping这种舞蹈,肌肉要一下一下的动,不同的舞蹈,肌肉动的位置又不同,挺复杂的。”就这样,身在异乡的韩庚连自己最拿手的舞蹈也要从零开始练习。
对于舞蹈练习,韩庚坦言自己从来也不会觉得闷,而且最喜欢一个人练舞。在当SM练习生的时候,他最高的纪录曾是连续练舞20个小时。这是否是经理人公司的要求韩庚解释道:"这是我自己的要求,因为出道之前就有编好的舞蹈,还有歌,都要练。那时经纪人也不在,只有编舞的老师和我们,所以就自己练习,要准备最完美、最好的演出。”凭着扎实的基本功,韩庚在短短的半年内就从最低的C班升到了A班。他自豪地说:“那时候,A班就只有三个人,我、东海,还有恩赫。”
作为专业的舞者,体型偏瘦的韩庚在长期的练习下也受过不少伤。由于练舞时动作过激,韩庚的手臂曾经骨折,“当时确实也不知道哪受伤。因为我很瘦,所以去健身。有一天我做俯卧撑的时候,觉得胳膊很疼,我就跟经纪人说‘胳膊很疼,能不能去医院’到了医院拍完片子,才知道是骨折了,问是什么时候骨折的,说应该是两个月前,但医生说骨折已经长好了,不过是长歪了。”所以,现在韩庚举手的时候,胳膊就会咯噔咯噔地直响,但幸运的是,这对他的演出并没太大影响。
强忍耐:被迫戴面具上台演出
2005年11月6日,韩庚和其他11名韩国男孩组成了面向亚洲市场的大型组合,正式出道!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激动和欣喜不言而喻。可是残酷的事实在出道的兴奋还没有褪去的时候,却给韩庚泼了一盆冷水。韩国有相关规定称,作为外国籍艺人,只能签约三个电视台,其他未签约的电视台不能露脸。而对于一个刚出道的艺人来说,谁都知道曝光率意味着什么。
韩庚回忆说:“当时经纪人突然跟我说要去一趟外国人出入处,到了那里,出入处的工作人员问了我好多东西,比如说参加过什么演出,拍过什么广告,上过什么杂志说完之后觉得说要罚款,因为没有正当的一个手续,没有一个演艺的签证。因为当时我是公司第一个从外国来的艺人,所以公司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一个程序。因此公司当时就说‘你从今天结束后,在韩国不能演出了’。那时候一听,我马上就哭了,自己对自己说‘完了,这才刚刚开始,就又把我封杀掉了,就不能让我演出了’。所以之后的那场演出,我就当它是在韩国的最后一场演出,我一定要尽全力,要所有韩国的歌迷知道有我一个韩庚在舞台上,给他们留一个深刻的印象。”
后来,不言放弃的韩庚与经理人想出戴面具演出的折衷办法,“我跟经纪人一起商量,因为如果缺我一个人队形就全乱了,还得重新排,而且第二天马上要演出。”于是,韩国KM电视台的现场,Super Junior的舞台上出现了一位带着黑色和银色交加面具的男孩。
变坚强:打电话给母亲哭了10分钟
有辛酸,自然也有迷茫。当时还没出道的韩庚最迷茫的时候该是每年训练生回国续约的那段时间。SM公司的训练生很多,竞争也很激烈,每天都有新的练习生加入,旧的练习生离开,淘汰和自己的放弃每天都在不断的上演。几次续签之后,当初一起到达韩国的同伴们都离开了,只剩下他一人。在韩国不到500元人民币的生活费使他在韩国的两年内都没有逛过街,两点一线,公司和宿舍。
韩庚曾经想家想得哭过,第一次在韩国过春节的时候,他哭了,在电话中哭了10多分钟才最终开口说了一句:“妈,新年快乐。”他也曾经在困难和挫折前退缩过,每当看到有同伴在出道前几天就被换下,他曾想放弃。但喜欢舞台的他从没放弃:“不是没有羡慕过,不是没有彷徨过,只想努力的学习,努力的证明自己。”
艰苦中快乐着
虽然在韩国的星路历程充满辛酸艰苦,但能让韩庚熬过这段艰苦岁月的原动力,除了父母的支持,相信最大的支柱就是Super Junior其他队员和“庚饭”带给他的温暖。
洗澡比赛
说到Super Junior的趣事,韩庚想起了洗澡比赛,“我们分两个宿舍住,两个宿舍相临,为了增加睡觉时间,就要缩短洗澡时间,这样在组合中展开了‘洗澡洗得最快大赛’。不洗澡的其他11个成员是评委团,洗完澡的成员要接受评委团的评价:洗完澡后身上要有浴液的香味,身上不准有泡泡,评委们都要闻一闻进行评价。在第一届比赛中,团员始源自诩可以在两分钟内洗完。当然,其他成员开始都不相信。大家让始源洗澡,别的成员都站在浴室门外,一边听着一边计算时间,测验结果让大家非常惊讶,因为他洗澡竟然只用了1分钟30秒。”不过这个记录后来被另一位成员“神童”打破,他竟然在22秒钟内洗完澡,并且没有违反比赛规则!韩庚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够突破‘神童’的记录。”
生日快乐
在韩庚22岁生日当天,SJ的其他成员邮寄了一盒记录着他们各自深情祝福的录影带到身处中国的韩庚手上。其中,组员强仁说道:“韩庚哥这次生日,希望一切都顺利,不要生病,和父母分开,一定很孤独,这次回家和父母一起过春节,健康地好去好回。回来以后再和我们Super Junior其他成员一起,为了给大家展现更好的面貌而努力。”兄弟的友谊,暖在韩庚的心头。
铁杆粉丝
韩庚虽然在国外独自奋斗,但祖国的“粉丝”并没有因距离而忘却这位异国的舞者。当韩庚还是训练生的时候,博客便成了他和祖国“粉丝”们的唯一联系。每次看到博客上那些来自祖国亲切的问候,他都会感动不已。没有个人电脑,韩庚只能在公司上网,没有中文输入法,他就用英文打拼音。就在韩庚22岁生日的那天,SJ国内的歌迷组织通过韩国留学生将一台有着中文输入法的笔记本电脑送到了韩庚手里,拿到礼物的当天,韩庚留言了,第一句就是:“终于可以用中文留言了!谢谢你们!”
分页:123
人生励志故事
《在最不经意的小处跌倒》
哈特从小就在父亲的教导下练习心算,经过多年的刻苦训练,他终于成为一名出色的心算大师。他能够在别人刚刚说完需要计算的数字之后,马上说出正确无误的答案。即使是面对特别难的混合运算,哈特也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偏差。为此,哈特感到十分自豪。他也经常受到各地的邀请,前去进行心算表演。正所谓“艺高人胆大”,无论去什么地方参加表演,哈特从来都没有怯过场,几十年来一直如此。
这一次,他同样信心十足地站到了台前进行心算表演。台下的大多数人都是带着小型计算机来的。他们一方面是想验证一下哈特的心算技能,另一方面也想感知一下人脑与电脑哪一个反应更快。在表演期间,人们一个接一个地上台为哈特出题。上台出题的人们尽可能地出一些运算更为复杂、数字更为庞大的题目,显然他们既为哈特的心算技能所折服,又想出其不意地难倒这位从来都没有失误过的心算大师。但是他们都没有难倒他。哈特看到他们一个一个心服口服地走下台去,心里更加得意。
就在哈特倍感得意之时,又有一位女士走上台来。这位女士其貌不扬,但是脸上的表情却很严肃。看到这位女士,哈特想:“眼前的这一位肯定又是想来难倒我,可是这只是一场游戏,何必那么认真呢”女士缓缓说出了要出的题目内容。
“有一列火车要开往某一个地方,在始发站上一共有6089人上车,在经过第一个车站时下车22人,上车84人;下一个车站又下了13人,上了61人。”
听到这里,哈特不由得在心中轻笑了一下,“如此简单的加减运算题,真是幼稚得很。”
女士依然在不紧不慢地说着自己的题目,“下一站又下了48人,上了39人;再下一站下了64人,上了76人;再下一站下了94人,上了77人;再下一站下了59人,上了162人;再下一站下了195人,上了67人。”说到这里女士停了一下,哈特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但是他愿意装作谦虚大度地对女士说:“您还可以接着提问的,请问还有吗”
女士仍旧是一副不慌不忙的严肃样子,她说,“当然有,火车一直向前行驶,到下一站又下去295人,上来24人;再下一站下去82人,上来35人,再下一站下去673人,上来15人。”
女士又停了下来,此时哈特真希望她能说出一点更有难度的题目,因为她的题目几乎不能让哈特充分地表现自己的心算才能。但哈特依然表现得相当有礼貌,他对这位女士说,“如果题目到此为止的话,我想我现在就可以说出火车上剩下多少人了。请问您的题说完了吗”女士看了看哈特说,“只剩下最后一句了”,然后她大声地说:“我要问的是这列火车沿途一共经过了多少站,而不是火车上还剩下多少人。”听到女士最后的这一句话,哈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为什么大风大浪都已顺利走过,小小阴沟里却经常翻船其中的原因不在于环境本身,而在于人们对待环境的态度:面对大风大浪人们会集中精力、全神贯注,而对于小小阴沟却少了几分小心,多了一些大意。
分页:123
励志故事:生命的意义
莉斯·默里8岁乞讨,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收容所,为了改变命运,她两年学完课程,考入哈佛。
莉斯·默里8岁开始乞讨,15岁时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从此默里流落街头。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4年的课程,获得“《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并以全优的成绩考入哈佛。如今,她在全球各地发表演说,激励人们跨越困境去追寻心中的梦想。
苦难家庭
一周7天,我几乎天天能听到我们公寓前嘈杂的汽车声。父母几乎整晚进进出出,永无休止。他们对毒品的依赖越来越严重了。
每个月的前六七天,父母就会把救济金花完,一分不剩。没钱了,母亲就会到水槽酒吧或麦戈文酒吧,从各种不同的老男人那里要几美元。
购买一点点毒品最少需要5美元。每次从酒吧回来后,母亲便宜接向父亲汇报:“皮特,我有5美元。”这时,他们会静悄悄地穿上衣服,偷偷溜出去,以防被睡着的妹妹莉莎发现。
父亲知道,当我们挨饿时,如果他买毒品被莉莎发现,那将引来无休止的咒骂、侮辱、眼泪和争吵。莉莎的愤怒并没有错。
但对父母吸毒这件事,我的态度却不像莉莎那么坚决。母亲说她需要毒品来麻醉自己,来忘记童年时期悲惨的遭遇,这些遭遇经常在她脑子里挥之不去。虽然我不确定父亲吸毒是不是也为了忘记过去不幸的遭遇,但我知道。如果父亲不吸毒,他将会十分痛苦,…连几天在沙发上痛不欲生地躺着。那时,我都很难认出他是我的父亲。
莉莎对父母的要求很简单,她想要的就是好好地吃上一顿饭。这一点,我和莉莎一样。
但我注意到,如果我们一天没饭吃,父母可能已经两三天都没饭吃了。父母总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告诉我们——他们无能为力。
他们不会故意伤害我们。父母没法给我我所期望的东西,可我又怎么能责怪他们呢
我记得,有一次母亲在我生日那天偷了我5美元,那是奶奶从长岛邮寄给我的。我把钱放在梳妆台的抽屉里,准备去杂货店买些糖果吃,可是转眼问计划就泡汤了。母亲看到我将钱放在那里后,等我一离开就把钱拿走买毒品去了。
半个小时后,母亲带着一小包东西回到了家。看到她,我非常愤怒,我要她把钱还给我,大声地说了一些极其尖酸刻薄的脏话。母亲没有说什么,转身离开了,我跟着她继续骂着。我想,她肯定是想躲着我,私下里享受她的毒品,但我错了。我看见母亲将那小包东西扔进了厕所,在那儿大声地哭着。这时我才意识到她丢进厕所的是她买的可卡因。
她满含泪水地看着我说:“莉斯,我不是个怪物,我忍不住,停不下来,原谅我好吗”
我也大声地哭了出来。我们坐在卫生间的地板上相拥而泣。她的注射器就放在马桶水箱上面。我发现母亲的手臂上布满了针头留下来的痕迹。母亲低声下气地不断问我同一个问题:“莉斯,原谅我好吗”
我原谅她了。她自己也不想那样做,如果她能控制,她也不会那样做。
流浪生活
在我的朋友鲍比家,晚餐时我听到在火炉边上的低声私语,鲍比和他母亲小声地争论那晚是否有足够的食物分给我。在杰米家门外的走廊上,我听到她和她母亲的争吵声,又打又闹,只为让我多住一晚。菲夫家也变得很复杂了,他消失了,去看他的表妹们。他父亲开了门告诉我,他也不知道菲夫什么时候回来。他们是我的朋友,而我这算是什么“我需要地方住,您能给我一盘吃的吗还有毯子吗我是否可以用一下淋浴您是否还有多余的……”我就是这样,我受不了这样。
我不想再这样,而且这样真的很可怕,因为我的朋友和他们的家人帮助过我很多,我忍不住想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就不再帮我了到什么份上我就变得太过分了他们什么时候开始拒绝我我不能永远这样下去!而且我想到有一天,我也许不得不听到朋友们直接拒绝我的吃饭和住宿要求,他们还特别厌恶我的自暴自弃。一想到这些,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害怕自己想象中的被拒绝的时刻马上就要到来。当你爱的人拒绝你时,那会是什么感觉我不想知道。我决定永远都不再这样贪求了。
打工生涯
沈经理让我们“分片”工作。具体分到哪个街区,根据他对我们游说水平的评估而定。那些不熟练的游说者,被分到“干巴巴”的区域,那些地方到处是破烂不堪的房屋,而那些熟练的拉票者可以到富人区。
那天,我负责“干巴巴”的区域,很明显收入会很低。定额是一天120美元。当晚9点半货车来接我的时候,令沈经理惊奇的是,我居然赚了240美元! 那天以后,我被委派到更富浴的街区,我的收入也持续上张,经常一晚上能达到几百美元。 我成功的原因很简单——我不仅常挨饿,而且没有暑假。我的目的就是要节约每一美元,等到入校学习不得外出工作时,我电能够度过那漫长的日子。
第一次,我为自己的生活找到了一个更大的目标:走出贫民窟——那个我出生的地方。 我还有一种难以企及的渴望,与全新的环境有关,与我在那些富人区经历过的繁忙有关——存无尽的沙砾车道上停放的汽车,阳光下绿树成荫的街道L骑车的孩童们……当我举起写字板,背起装得满满的书包的时候,当我偷偷体验他们的生活的时候,我所津津乐道的是:从他们小屋里跑出来的空调的冷风,肆无忌惮地轻抚着我的脸颊和臂膀。令人激动的是,我在这里看到的人们的生活完全不同于我熟悉的模式。我渴望拥有这样的生活,这深深地激励着我。
选择希望
我知道面试的问题一定与我的申请有关,他们要我描述一次我所克服的困难。因为我已经年满18周岁,再也不受儿童福利机构的监管了。我在给《纽约时报》写申请的时候,毫无保留地写到自己无家可归。
在面试中,我说了更多申请上没有写到的情况。我告诉那些作家、编辑以及西装革履的人,告诉他们有关我父母的情况,告诉他们我妈妈卖感恩节火鸡,告诉他们我靠朋友的救济生存,在楼梯间睡觉,还告诉他们有时候我会挨饿……屋子里变得静悄悄的,一位打着红色领带、戴着眼镜的男士将身体向前微倾,打破了沉默。
“莉斯,还有其他的情况想告诉我们吗”他问道。
我呆住了。很显然我应该说一些让人印象深刻且有思想、有深度的事情,那样可以让他们觉得我获得这份奖学金是实至名归的。
“嗯,我需要奖学金,我真的很需要。”这是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听到这句话,每个人都笑了。如果我能想到一件听起来更复杂、让人印象更深刻的事,我一定会说的,但是这是我脑子里唯一的一件事,我的真心话。
改变人生
热闹的人群中,我看着邮递员慢慢地离我越来越近。我知道他的邮包里很可能就装着那封我期待的信。焦急和担心了几个月,我就快等到答案了,它就在我面前。然而,我却没有感受到原以为会感受到的沮丧。事实很简单:该写的都已经写在信里了,我什么也改变不了。当时我意识到,该做的我都做了。
上帝赋予我平静,让我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赋予我勇气,让我改变我能改变的事情;赋予我智慧,让我发现事物的不同……
发生了这么多事之后,我最终只关注我能改变的那几个为数不多的生活领域。不得不承认,还有一些事情是我无能为力的。
我不能把萨曼莎从她的家庭中拯救出来,但是我可以做她的朋友;我不能改变卡洛斯,但是我可以保留那份友谊,让自己好起来;我不能治愈我的家人,尽管我很想,但是我可以原谅他们,爱他们。
我还可以选择努力为自己创造一种生活,这种生活绝对不会被我的过去所束缚。
看着邮递员越来越近,我意识到这封信,这封来自哈佛的信,无论里面写了什么,都不会打破我现有的生活。而且,我渐渐明白,无论这会儿发生什么,将来发生什么,我的生活绝对不会被外部条件所控制。如以往一样,我的努力会决定我的生活一步一步向前。
我非常肯定一件事:不管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还是商务人士,不管是医生还是老师,不管背景如何,只有当我们赋予生命意义的时候,生命才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