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中国人寿

武昌扬帆驶向新金融特色城区

2018-11-27 常德中国人寿

  原标题: 依托“一轴一片”空间布局 集聚新业态新人才 武昌扬帆驶向新金融特色城区

武昌扬帆驶向新金融特色城区

中南路至中北路沿线高楼林立,金融企业云集

武昌扬帆驶向新金融特色城区

隔江远眺武昌,宛如金融重地曼哈顿

  导语

  每天不一样的武汉,再次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上周,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武汉作为3个省级行政区域核心区之一,名列其中。

  面对城市复兴、经济转型、全面创新,武昌区科学谋划,确立了“三区融合、两翼展飞”发展战略,即推动华中金融总部区、滨江商务区、武昌古城融合发展,带动白沙新城和杨园新城两翼齐飞。

  创新引领发展,创新决定未来。财政收入连续10年保持中心城区第一,作为武汉“万亿倍增”的坚实支撑,武昌区委区政府思路清晰、定力如磐:创新成就了今天的武昌,将来的武昌,依然要牢牢咬定创新不放松。

  前不久,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动员大会召开,“1+7”顶层设计方案吹响号角,即《武昌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意见》和7项行动计划,武昌将围绕“三区融合,两翼展飞”的发展战略,构建一个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协同的创新体系,打造支撑武昌未来10年或更长一个时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框架基础。

  本期《大成武昌》聚焦新金融、新总部、新三板。总部经济是拉动武昌经济发展的龙头,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占据产业高端,一个是经济形态,一个是产业类型,都是武昌经济发展的优势。借助总部经济和金融产业优势,武昌区催生出一批成长性好的创新型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引育结合有了本土出产的总部,成为未来武昌发展的重要一极。

  最近,台湾中小企业银行正在武昌区加紧筹备工作,力争明年一季度武汉分行开业。这是这家百年金融机构在大陆地区除上海外的第二个分行。“武汉是九省通衢、中部天元,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武昌区金融机构密集,政府服务高效周到,让我们倍感亲切。”台湾中小企业银行武汉分行筹备组组长郭明祥说道。

  武昌区金融工作局负责人介绍,除台湾中小企业银行外,台湾土地银行武汉分行也落户武昌,是该行在大陆除上海、天津之外的第三家分行。两家台资银行进驻,不仅为武昌区金融机构增加了新面孔,也为该区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核心区增加了砝码。

  据了解,武昌区现有各类金融企业800多家,涵盖“银证期、保信基”等六大类金融机构。今年1至6月,全区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10.08亿元,同比增长11.3%,占全区生产总值的26.28%,金融服务业税收收入占税收总收入32.63%。金融业成为全区当仁不让的第一大产业。

  纵观纽约、伦敦、香港等先进发达城市,无不以金融业为产业引领。上海、重庆等长江经济带重点城市,都将金融业作为经济支柱行业。上海定位为国际金融中心,重庆也在江北嘴打造5平方公里金融核心区。

  作为长江“龙腰”的武汉,同样看重金融。根据规划,未来武汉将成为长江中游“金融机构密集、金融市场完善、金融创新活跃、金融服务高效、具有强大吸纳功能和辐射功能的金融中心”。

  按照这一定位,武昌区倾力打造华中金融城,力争5至10年建成立足武汉、辐射全省、服务中部、面向全国、联系世界的区域金融中心核心区。

  华中金融城范围可概括为一轴、一片。“一轴”指中南—中北路沿线,目前已聚集各类金融企业260余家。中北路沿线23宗地块,今年已启动12宗,全部为金融业项目。武昌区为该地区招商引资设定了两个前提,即以金融业为主、以企业自用为主,既要引来金融机构入驻,又要让楼宇保持高端。“一片”则是指环洪山体育馆的中北路、公正路、中山路、民主路围合2.3平方公里区域,规划定位以金融商务功能为主。

  武昌区委区政府响亮提出,大力发展新金融产业,不断聚集新金融业态,引进培育新金融人才,推动新金融产城一体化空间布局,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努力把武昌建成中部最具影响力的“新金融特色城区”。

  区金融工作局负责人介绍,武昌将在华中金融城范围内大力推动新金融发展,依托“一轴一片”空间布局,打造环洪山广场新金融高地,大力推进新金融产业发展。

  一是依托驻区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五大省级金融监管机构及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的体量优势,支持传统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特色化经营,在中南—中北路选取2—3栋楼宇、5万-10万平方米的空间载体,引导全国性金融特色专营机构入驻,全力支持造就一批差异化和特色化经营明显的互联网“新银行、新保险、新证券”等新金融企业;

  二是依托小龟山西段片区现有存量空间资源,建设“小龟山互联网金融小镇”,着力引进培养一批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互联网金融领军人才,培育建立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融资等服务的武昌互联网金融产业链联盟;

  三是依托环沙湖建设,集聚金融要素市场交易平台,并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创新业务产品等方式支持平台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构建高效运行的金融投融资环境,形成“沙湖新金融生态湾”。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目前,武昌区正筹划挂牌成立“华中新金融中心”,作为新金融产业孵化基地,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形式,重点支持互联网金融、股权投资机构、具备资产证券化资质的金融机构等新兴金融业态在“中心”聚集,促进武昌金融产业与现代经济特征及信息技术特征的深度融合发展,聚集武汉城市圈财富资本,打造投融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在武汉城市圈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金融产业发展高地,进一步巩固该区的武汉区域金融中心江南核心区地位。

  链接

  集聚金融资源要素 武昌六条路径发展新金融

  9月14日,位于中北路的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热闹非凡,50多名投资人扎堆来听投资讲座。据了解,该公司今年8月开始运营,1个月时间,开户数就达到6000人。

  东莞证券是国有控股的全国性综合类证券公司,其分支机构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武汉分公司负责人告诉,企业在武昌落户,主要是因为中部经济发展迅速,武昌人才聚集,创新创业氛围浓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武昌金融企业高度聚集,“我们的业务与银行互补,非常适合一起扎推发展”。

  按照《武汉2049远景规划》,作为武汉重点功能区和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一区、两核、四新”的江南金融核心区,华中金融城已经成为实现城市复兴的新空间。

  武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将进一步集聚金融资源要素,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产业体系,促进新型金融服务业态的集聚,重点发展新金融:

  ——建设保险示范区。积极谋划探索华中金融城保险示范区建设可行性方案。努力在丰富和健全保险市场体系,探索发展高效、便捷、可持续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强和改善经济社会薄弱领域保险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武昌区现已汇聚长江财险、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寿险、新华人寿等20家省级以上保险机构,占全市总量的30%以上。

  ——发展贸易金融。以华中金融城商业保理园区建设为契机,引进一批商业保理企业入驻园区,加强园区企业业务管理,制定并完善商业保理企业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商业保理信息系统建设,为企业业务开展、行业风险管理等提供信息手段支撑。去年5月26日,全省首家获商业保理经营许可的公司落户华中金融城。

  ——推进互联网金融。建立具有武昌区特色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引进一批资质和信誉良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入驻;支持银行、证券、保险等持牌金融机构向互联网金融领域拓展转型,积极开展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去年5月,全省首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落户武昌区,以金融机构担保+担保机构保证金+平台风险准备金的运作模式开展P2P业务。

  ——试点消费金融。抢抓消费金融公司武汉市试点契机,积极谋求联合相关金融机构,引进或新设专业消费金融公司;鼓励具有优势资源的民间资本进入消费金融领域;鼓励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发与现代服务业相关的消费金融服务产品。今年4月,中部首家全国性消费金融机构——湖北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落户武昌。

  ——扩大普惠金融。支持金融服务进社区,引进社区银行、社区保险等更多专业化的微型金融机构;探索扶持引进中介机构提供民间借贷登记、合约公证、资产评估等服务;坚持“小额、流动、分散”的信贷策略,支持小额贷款公司等加大针对中小企业的微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扩大金融“辐射圈”“服务圈”和“融资圈”。截至目前,武昌区共设立11家小额贷款公司,总注册资本金达18.8亿元,其中普罗米斯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是全市首家从事个人消费小额贷款的外资公司。

  ——发展外向金融。积极引进外资银行、证券、保险、创投、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国际性金融类企业或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加强与地区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高校院所、各类咨询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交流合作,实现汇聚以金融为核心的国际、国内商业资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
  • 添加到通讯录
  • 关注我的公众号

    请长按选择识别二维码

    即可保存到通讯录!

    关 闭

    你好,这是我的微名片!

    关 闭